■DTCC貼身體上可用體溫為智能科技產品供電作醫療監測。 港大供圖

DTCC於低溫廢熱發電的技術突破,帶來龐大應用轉化機會。過去三年間,馮憲平團隊就此申請多個專利,也成立了初創公司獲多個創業賽獎項獲表揚,並先後獲約800萬元的初創資助與投資,計劃設廠大規模生產。團隊並成功就節能冷氣、智能窗戶、體溫發電健康檢測等試驗項目獲得業界合作機會,至今創造250萬元營收。

每個DTCC單元只1.5平方厘米大,應用時可將串聯成電池組,約掌心四分一大小的薄片,便已有10個單元。馮憲平指,以每度溫差可產生5mV至10mV電壓計,串聯或堆疊10塊薄片,10度的溫差便有機會應付手機、藍牙、傳感器充電時(1V至5V)的要求,「(產品)做厚一點就可滿足需要。」而實際上他與學生已就此創辦了初創公司,開展項目讓DTCC落地應用。

自2017年起,公司已獲創科基金及科學園近300萬元資助,並籌募得約500萬元初創投資,於台灣設廠作大規模生產。馮憲平指,公司成功爭取得多個項目創造約250萬元收入,包括機電署的溫室實驗計劃,檢視太陽直射下廢熱發電效率及室內溫度變化,又與本地廠商合作節能冷氣,將DTCC貼在冷氣壓縮機上產電。

團隊並與台灣企業合作,將DTCC用於智能窗戶,將日光照窗框產生的溫度提升轉化為電,驅動窗戶變暗;另體溫電池則是團隊另一合作項目,DTCC將冬季時體溫與外界10度以上的溫差轉化,以為手環、健康檢測系統等裝置供電,可即時透過手機向家屬反饋,對嬰兒、老人身體數據監測特別有用,希望可於數年內上市。馮憲平提到,相比同類另置電池的人體健康監測器,DTCC技術除了更節能環保成本較低外,成分也以鹽、水及鐵離子為主,較電池金屬電解液安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