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生現在不惜時間和精力地傳授胡辣湯的技藝。香港文匯報記者劉蕊 攝

「在西華縣哪個村賣胡辣湯的多,哪個村的房子最好車子最多,日子過得最逍遙。」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逍遙胡辣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群生驕傲地指着自己村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說起胡辣湯,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徽宗年間,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1962年出生的高群生是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南門村村民,從17歲就開始做胡辣湯的他,因出鏡《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而成為「紅人」,逍遙胡辣湯更是聲名大噪,每天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吃貨」趕到逍遙鎮喝胡辣湯,更有不少人慕名找高群生學習胡辣湯熬製技術。

當香港文匯報記者的車子一進入逍遙鎮,濃濃的花椒味便撲鼻而來。高群生說,逍遙胡辣湯的「辣」源自胡椒, 「白胡椒再配上其他30多種中草藥熬成原料,佐以麵筋、牛肉、菜花、黑木耳、粉絲等食材。真正的逍遙胡辣湯是一碗養生湯,可以祛風祛濕止寒的。」

免費傳藝貧戶 帶動就業

高群生現在不惜時間和精力地傳授胡辣湯的技藝,而只要是貧困戶來學習,他都分文不收。 「一個人富不算富,作為傳承人,就要傳承好老祖宗的技藝。」僅去年就有三百多人到高群生這裏學做胡辣湯,高群生說,一個人學成後開個小店,就能帶動五六人就業,大的店則有十多人;而配料的採購、電商的運作又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是當地脫貧增收的重要手段。

促進粉條牛羊肉等產業發展

就是這樣一碗湯,不僅溫暖了食客的胃,更鼓起了當地人的「荷包」。據逍遙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健介紹,僅逍遙鎮胡辣湯生產企業就有7家,主要生產胡辣湯粉、速食包及凍乾胡辣湯三個系列,共46個品種。

到目前為止,全鎮從事胡辣湯產業的群眾有4,200多戶,2.6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00多戶,1,300多人,「通過經營胡辣湯生意,都走上了脫貧致富路。而胡辣湯生意又帶動了全鎮香葱生產、粉條加工、牛羊肉養殖等農副產業的發展。僅胡辣湯產業這一項,我們全鎮增加存款25億元,人均4萬多元,連續多年位於全市鄉鎮排名第一名。」劉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