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沃全職經營公眾號,6年來共發布950多篇原創內容,有關節日假期出行攻略的文章,點擊動輒過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初冬的一個午後,當上海的廣大上班族埋首於格子間時,貝沃來到一家有落地窗景觀的咖啡店,坐進鬆軟又舒服的沙發裏,拿出手機看了一眼他剛發布的「12月1日前,你可能用得上這條信息」公眾號創作內容,一時呈刷屏之勢,隨着閱讀量在半小時內攀升到近7,000這個數字,他篤定地笑了。

假日出行攻略點擊動輒過萬

貝沃的公眾號經營了6年,共發布950多篇原創內容,累計上百萬字,全部由他一個人完成。如今一篇創作內容的流量已遠超6年前,尤其是關於節日假期出行的攻略,基本都會成為「爆款」,點擊動輒過萬。

如果不是承載有巨大流量的公眾號,貝沃現在可能還是一名朝九晚五的職業經理人。但他在一年半前做出了人生中的「大冒險」,一頭扎入到流量時代的洪流中,辭職當起了個人公眾號博主。當被記者問及「做公眾號可以賺多少錢」時,穿着POLO衫搭牛仔褲、小白鞋的貝沃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自信地微微一笑:「收入可以支撐日常開銷,且保障了家庭和諧。」

在上海這樣一個物價高企的城市,輕描淡寫的一句「保障家庭」,足以證明他現在的收入不菲,養家餬口絕對不成問題。這些收入都是公眾號的流量帶來的。在內地,許多普通人早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一切由人氣說話,閱讀量越高,含金量也越高。

貝沃此前在數家知名企業任職中高層,類似企業部總經理、市場總監都是他曾經的職場title,薪酬相當豐厚。他的公眾號最初始於2014年的2月22日,當時因工作需要經常差旅出行,便創建了公眾號作為個人的收藏夾做資料收集用,比如哪張信用卡住酒店有優惠,哪個酒店搞活動可以升級房型等機酒出行攻略,取名為「何樂不為」。「最開始的閱讀情況和粉絲等數據都很慘,從1到500個粉絲,用了好幾個月,而且大部分是我轉發朋友圈強行拉的熟人關注。」

一夜爆紅 是他堅持的動力

苦熬一段時間後,幸運之神很快眷顧他,「突然有一天,有個不認識的讀者關注了我,並把公眾號內容轉到飛客論壇(內地知名酒旅常客信息分享平台),那一夜增加1,000多個粉絲,從2,000多直接跳到3,000多」。貝沃認為那晚的經歷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如果不是一夜增千粉的事件鼓勵了我,沒準我就放棄了。」

到粉絲過萬的時候,貝沃的公眾號恰好做了1年半,跨過1萬之後,增粉速度更快,直到十幾萬。「粉絲數量多起來,流量紅利降臨了,有廣告商選擇我的公眾號做投放,我也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筆因流量獲得的錢。」那時是2016年,這筆金額抵得上職場新人的整月收入。

據貝沃介紹,通常來說公眾號的收入有流量分成、廣告投放兩種。「我沒開通流量分成,只接受廣告商投放,因為我全是自己原創的高質量內容,粉絲亦是關注機酒旅行的高端精準人群。」對他而言,經營公眾號已經不僅是興趣,而是商機無限的大生意。廣告商講究精準投放,貝沃的精準高質粉絲大受廣告商歡迎。

隨着時間推進,流量價值越發明顯,內地的微信用戶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間,人數從8.89億人首次超越QQ一路挺進到10.8億,貝沃亦開始認真嚴肅地思考未來。「我其實考慮了9個半月之久,思考之前的得失和未來的計劃」,最終,2019年4月貝沃正式辭職「出圈」,全職做公眾號。他坦承剛開始時公眾號收入還不太穩定,亦沒在公司任職的薪資高,「但現在的穩定不代表未來的無憂,反之亦然,我看到了流量的趨勢,就想選擇做自己更擅長、更清晰看得到未來方向的事。」

2020年是困難的一年,儘管無可避免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貝沃的公眾號仍做得風生水起,他也成就了自己IP——「何樂不為」公眾號裏「小樂」、「樂總」,被數十萬的粉絲擁護認可,為他帶來更廣闊的前景。他透露,近期還有好多廣告商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去廣告商平台直播帶貨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