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等唔切」中的「唔切」指因時間急切而做不到,相對的書面語是「不及」;那「等唔切」就是指「等不及」,與之相對的是「等得切」,所以也有人會把「等唔切」說成「等唔得切」。「等唔切」有迫不及待、等不住、等不來的意思,意味着有些事情因時間急迫而發生了。

大家有否想過「唔切」中的「切」為何有「及」的意思呢?據筆者的考究,出現「不及」是基於「急」,由此便聯想到「及」、「急」的近音關係(「及」、「急」的普通話讀音同為「ji2」)。通過以下的「音義轉移」,謎團馬上解開:

及/kap6;變調→給/kap1;變聲母→急/gap1

由於「急」與「切」義同,「急」可換成「切」,那就是「及」也可換成「切」了。

對某事情的發生有深切期盼,以下相類的成語可用來形容之:

引頸、引頸翹望;望穿秋水、望眼將穿/望眼欲穿

「引頸」指「伸長條頸」(伸長脖子),「翹望」指向遠方眺望。秋天的水明淨澄澈,可用以比喻眼睛,「望穿秋水、望眼將穿/望眼欲穿」就是說「眼睛都要望穿了」;用廣東話來說,這就是:

望到眼都穿埋

廣東人在口語上一向愛有自己一套,有人就把「引頸」一詞的意義加以延伸——頸伸長久了,頸也隨之而長了,再套上「望到眼都穿埋」的句式,便走出了形容「等得太久了」的「生鬼/盞鬼」(生動有趣)用語來:

等到頸都長埋

與「等到頸都長埋」如出一轍的講法有:

等到眼眉毛長/等到眼眉毛都長埋

這不難理解,事關人老了眉毛多會長長,而老是要經歷一段頗長的時間。

在「市民抗疫疲勞」,「老闆追回生意」以及「執法力度不足」的幾重夾擊下,所有應具抗疫力及阻嚇力的措施,如「限聚令」和「口罩令」等均變得脆弱。執筆時,與「跳舞群組」相關的確診數字爆升,不明源頭個案無日無之,比「第三波」疫情來得更兇狠的「第四波」疫情已宣告成形。什麼「旅遊氣泡」,什麼「健康碼互換」,不是立刻煞停就是暫時擱置,本以為可逐步走出陰霾的想法再一次落空了。就在同一時間,各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藥廠傳來好消息——疫苗的成效高達九成多,且預算今年年底可推出作緊急使用,消息着實振奮人心。由於市場憧憬經濟很快可復甦,股票市場隨即亢奮,但「蟹貨成籮」的股民只能說聲「仍難返家鄉」。目前全球最關注的還是何時可「普及」接種絕對有效的疫苗,如未能做到此步,世界秩序則難言恢復。畢竟遠水不能救近火,返回正常應有好一段日子,大家須看着辦。

對自私的人們,筆者有點「憤」怒;對疫苗的面世,筆者有點興「奮」。對寫作人來說,上述中單一個情況出現已大大激起文思,更何況「兩者」並肩而上,讀者且看如下:

《疫情第四波》

疫情來到第四波,旅遊氣泡又再拖;

本地確診何其多,應有地方把忽疏。

聚衆歌舞身搖曳,漠視禁令好曳曳;

搞到病毒四圍播,四波元兇賴你囉。

卸下口罩來歌舞,立衍生感染群組;

點解仲冥頑不靈,係咪要搞到封城。

生意本已好難撈,限聚加辣況更糟;

唔想見到咁糟糕,嚴正守法咪亂蒲。

防疫措施有法度,執法檢舉欠力度;

若然唔汲取教訓,通關褪完又再褪。

疫情反覆難預料,各地通關離遠了;

踎響屋企續無聊,唔中招已慶幸了。

藥廠傳來好消息,疫苗開發有成績;

成效雖則見曙光,幾時接種問上蒼。

接種疫苗好迫切,疫情嚴峻等唔切;

正是等到眉毛長,自欺欺人當如常。

一波未平又一波,想知幾時可收科;

等疫苗頸都長埋,輪到時或單已埋。

新冠肺炎版《虞美人》

新冠肺炎何時了?銀行存款剩多少。通關一直在吹風,各界不堪回首苦其中。隱形傳播應猶在,社距怎得改。問君儲埋幾多愁?恰似兩幢鼻涕係咁流。

股民自嘆版《虞美人》

成籮蟹貨何時了?手頭現金得多少。經濟復甦在吹風,股民不堪回首悲忡忡。雄心壯志應猶在,股性冇得改。問君可有乜籌謀?恰似諸葛孔明就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