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
疫情又再反彈,沒完沒了,很多人都在擔心第四波快將來臨。所以,今年出現了一個詞彙,叫做「抗疫疲勞」。這種疲勞可以分為身體和心靈。
身體方面,自疫情開始爆發之後,人人出外返家後都多了很多工夫要做——全身消毒。不但從頭至腳都要消毒,連所有攜返家中的物品也要消毒。我家通常都是一星期購物一次,可以想像每次購物後,都會捧着大堆物品返家。我單是拿着噴霧器在所有物品上噴上消毒藥水已經令手腕和手臂累壞。
平時有些衣物不需要每天清洗,現在即使到超級市場購物返家後也要將全身衣物放進洗衣機內,你說是否因此而多做了很多洗、晾、熨和放的工夫?我住在郊區還好,有些住在人煙稠密市區的人更要每天將寓所清洗或消毒,怎不累壞?
精神上的疲勞對於住在蝸居的市民更是難以忍受。由於普遍香港市民的居住空間不像外國那樣寬敞,全家人經常同時聚在一起並不太舒服,所以大家都習慣往街外跑。即使獨居的人也表示不想獨自在小小的家中對着四面牆壁,在放假時亦愛到街上逛。另外,由於很多人家中沒有開火煮食的習慣或設施,所以一天三餐都只可以到食肆進餐。香港的茶餐廳為何總是多如雨後春筍,相信這是其中一個解釋。
可是,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市民都被迫留在家中,與家人困在小小的空間。可想而知,大家的生活習慣都改變了,生活空間也變得小了,可是摩擦卻因此而增加。據說多了夫婦和同居情侶因此而分手,家庭暴力事件的數字也上升。
這個疫症在這方面倒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好好反思與家人相處的心態和方式。電視劇集常常說「一家人最重要是齊齊整整的在一起」,原來當一家人真的常常聚在一起時卻是另一回事。所謂聚在一起的意思,並非除了工作之外便一起留在家中,而是大家平平安安地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但始終以家為維繫家中眾成員的根基。
香港人最愛旅遊,即使只有三四天假期也會飛到鄰近的城市充充電。這一年內,由於疫情關係,飛出和飛入兩地都要分別隔離14天,相信很少人會去旅遊了。「旅遊蟲」都在咬那些一年最少飛到外地4次的香港人哩﹗往年這個時候已經有很多香港人趁着是旅遊淡季,機票和酒店都便宜,紛紛往外飛。另一方面,香港現在正是天氣最佳的時候,每年很多移居外地的人都在此時返港探親。過去每逢10月至12月,我都應接不暇從外地回來的親友,曾經在兩個月內接待七批回港省親的親友,身心和荷包俱疲。今年的天空多寂寞,少了無數往返的飛機劃破長空了。大家都被迫困在小小的城市或者家中,心靈上都很疲勞。
年輕的一輩恃着身體健壯,還可以繼續外出。由於新冠肺炎對長者最不利,所以年長的市民都不敢外出。我有一位長者朋友除了到醫院覆診之外,今年都不踏足寓所一步。平時她經常到茶樓與大批朋友喝茶,又愛到劇院看各式表演,現在她連親人也不見。一方面擔心自己會被感染;另一方面又要適應這種由熱烘烘變冷清清的生活方式,真難為了她。
很多住在護老院的長者們都不能見到家人了。他們在院內最期待的事情便是子女和親友的到訪,可是,他們的期盼落空了。沒有心靈上的寄託,他們迅即枯萎了。每天都在擔憂的思想和精神上的疲勞,到底何時才會完結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