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0年2月公布新一輪賣地計劃,當中包括中環新海濱商業地皮。有關項目除了因位處中環核心地段、估值超過900億元而備受矚目外,同時亦因該地皮包括1976年建成的中環郵政總局而引起討論。事實上,有關保育與發展的討論時有發生,早年政府有意將政府山西座作商業發展便是一例,到底發展與保育之間產生什麼衝突?而活化又是否一個良好的方法去保留設施?讓我們在下文作出分析。 ■李浩彰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通識科副科主任
郵政總局拆或留 意義價值難定論
為配合中環新海濱的發展,立法會工務小組於2018年6月通過將郵政總部遷至九龍灣,同時拆卸有逾四十年歷史的中環郵政總局大樓,有關地皮擬作商業發展,相關的賣地計劃於2020年2月正式推出。歷史專頁「香港舊照片」版主余震宇指出,作為港島區中為數不多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築,郵政總局大樓有保留下來教育大眾香港歷史的價值,以反映填海前、戰後海岸線的歷史。研究中西區發展及演變的學者、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徐頌雯亦指出,這個原位於海旁的第四代郵政總局別具意義,反映當時郵政署將信件,透過海路運往九龍及新界。
不過,政府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2018香港物業報告》,指出中西區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只有3.9%,拆卸郵局,可興建商廈配合發展。
根據《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綜合發展區地帶規劃大綱擬稿》,拆卸郵局後,會興建五座共廿七層的辦公室,提供更多商業樓宇面積。此外,前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永基亦表示,中環郵政總局並非「精彩」的建築,其外牆的垂直遮陽條,抄襲外國例子而且質素次等,並不值得保留。
歷史建築評級分類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1996年至2000年間,進行了全港歷史建築物普查,記錄了大約8,800幢建築物,從中挑選了千多幢文物價值較高的建築物,進行評級反映其價值。
■藍屋︰歷史建築各級別的定義
一級歷史建築
定義︰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例子︰藍屋、愛丁堡廣場香港大會堂
■油麻地警署︰二級歷史建築
定義︰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例子︰油麻地警署、香港摩星嶺炮台
■中環街市︰三級歷史建築
定義︰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例子︰中環街市、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
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
通識模擬題:
資料一
為配合中環新海濱的發展,政府於2020年2月推出新一輪賣地計劃,並擬將有關地皮出售作興建甲級寫字樓,以配合本港的商業發展,意味即將拆卸於1976年興建的中環郵政總局大樓。而古物古蹟辦事處亦因該建築於1970年後落成而不作評級。不過有團體認為郵政總局滿載港人集體回憶,不僅反映了當時郵遞服務的社會意義,同時建築連同整個「愛丁堡廣場」,體現戰後着重實用功能性,奉行簡潔簡單的設計風格,有保留的需要。
資料二
.中區警署建築群(法定古蹟)
中區警署建築群包括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經過活化後定名為「大館」,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展覽,表演及文娛活動。
.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三級歷史建築)
2014年變身成為文創地標「PMQ 元創方」,聚集設計工作室及商店,包括時裝飾物、時尚生活產品、食品、傢具、珠寶及手錶、設計服務及設計廊等。另外也有餐廳、展覽場地及活動設施等。
.美荷樓(二級歷史建築)
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香港青年旅社協會提出成為「美荷樓旅舍」,發展成青年旅舍,供旅客入住。
.政府山建築群(一級歷史建築)
發展局與規劃署於2010年9月17日公布中區政府合署建築群保育計劃,考慮將西座改建為商業及休憩用途,興建甲級寫字樓及購物設施,提供約42,000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有關計劃後來在市民的反對下放棄,與中座及東座一同撥作律政司以及法律相關的非政府機構作辦公室。
資料三
本港有不少建築活化項目,例如中區警署建築群變成今日的「大館」、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變成「PMQ元創方」,既保留了建築物外觀,亦注入了新的動力,更有部分享譽盛名。例如「大館」項目便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卓越獎項。不過,有文化評論員認為建築物活化後商業元素太濃,如由前水警總部改建的1881 Heritage變成了高檔商店集中地,令普羅市民卻步;元創方亦彷彿變成了蘇豪區的延續,成為了供遊客吃喝玩樂的地方,未能體現建築本身的歷史意義。
1. 根據資料一,指出本港在發展土地過程中可能引起的爭議。
2. 「活化是保留具有歷史價值建築物的有效方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你是否同意有關說法?
參考答案:
1. 根據資料一,指出本港在發展土地過程中可能引起的爭議。
題目分析:同學宜先了解資料一中所指「發展土地過程」之含義(賣地計劃),並分辨資料中不同持份者背後的價值(如集體回憶、文化價值、發展優先等)。
.發展和保育:政府擬售賣郵政總局地皮作興建甲級寫字樓,以配合本港的商業發展;但有團體認為郵政總局滿載港人集體回憶,反映了當時郵遞服務的社會意義,認為應予保留。
.文化價值的爭議:古物古蹟辦事處亦因該建築於1970年後落成而不作評級。不過有團體認為郵政總局連同整個「愛丁堡廣場」,體現戰後着重實用功能性,奉行簡潔簡單的設計風格。故此,對於郵政總局的文化價值出現分歧。
2. 「活化是保留具有歷史價值建築物的有效方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你是否同意有關說法?
題目分析:同學宜先掌握活化的含義(將具歷史、建築或文化意義的建築物或遺址作有計劃修復,並改變或擴大用途予公眾使用),並思考評價準則(如持續性、影響的廣泛性、文化承傳等)。
參考答案:
同意
.有效保存建築,傳承歷史文化:活化建築令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和文物得以保存,例如資料二的「大館」,如今開放成為公眾空間及藝術表演場地,公眾可藉參觀勾起對香港歷史的認識。
.活化為項目帶來資金,有利計劃持續性:活化令歷史建築注入經濟元素,不僅可帶動旅業,亦促進社區經濟,有關的收入可用於保養項目,更使建築可以持續得以保存。
不同意:
.活化令文化意義扭曲:活化令歷史建築注入經濟元素,而令人忽略了建築原本的歷史意義,如資料三中的元創方亦彷彿變成了蘇豪區的延續,變成了供遊客吃喝玩樂的地方,未能體現建築本身的歷史意義。
.活化後令公眾難以接觸:不少的活化項目活化後都傾向高檔化路線,令市民難以接觸。如資料三中由前水警總部改建的1881 Heritage變成了高檔商店集中地,令普羅市民卻步,更遑論走入其中了解其歷史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