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目光銳利」用以形容人炯炯有神,有看透事物的能力,比喻人精明聰穎。廣東人會叫這種人「眼利」或「眉精眼企」。就後者一詞,不少人會發出如下的疑問:眉怎樣精,眼何以企。筆者把「目光銳利」的意思整理如下:
「目」光「精」銳,「眼」神犀「利」
得出「目精眼利」;有所謂「眉目傳情」,故如以「眉」代「目」未嘗不可,便有了「眉精眼利」的講法。久而久之,人們把「利/lei6」讀成「企/kei5」,便走出了「眉精眼企」來。
說人觀察入微,怎也瞞不過他,廣東人說他「挑通眼眉」。「觀察入微」相當於「看得通透」,而看用「眉眼」,便走出了「眉眼通透」來;把詞倒裝成了「透通眼眉」,而「透/tau3」與「挑/tiu1」音近,便走出了「挑通眼眉」來。
說人懂看臉色,廣東人說他「識睇眉頭眼額」,當中「眉眼」、「頭額」分別指神色與面容。
說人「眉精眼企」,我們就是誇他「醒目」,故不含貶義;可如說人「挑通眼眉」,或多或少會覺得他挑剔;至於「識睇眉頭眼額」,則正負均等,只會做對一己有利的事。又「眉精眼企」、「挑通眼眉」、「識睇眉頭眼額」的一類人最懂「看風頭/看風使帆」,因此或會在自保或以利益為前提的情況下埋沒良知而「棄明投暗」。
人稱「生神仙」的已故「白龍王」,筆者會就其「留言」將之定性為「眉精眼企」、「挑通眼眉」。他為何可深受兩岸三地藝人近乎迷信的「膜拜」和不少信眾近乎瘋狂的「簇擁」,以下的一樁事件可讓讀者一窺其虛實:
在千禧年以前,經歷了二十多三十年興盛的香港電影業,終於迎來明顯的衰退。在低迷的市道下,不少片商都不敢貿然開拍「大片」。就在行內人人自危之際,香港商人林建岳毅然出手籌拍一套以「臥底」為題材的「大片」——《無間道》,演員陣容包括號召力相當的劉德華、梁朝偉、曾志偉、黃秋生、陳慧琳、鄭秀文等,且在開拍期間的大小安排以至電影的最終命名等均需由當時已赫赫有名的「白龍王」過問和指點方可落實。結果,該片叫好又叫座,打破沉寂多時的影壇悶局,且除獲得多個亞太區電影獎項外,電影原著更被荷里活片商拍成《The Departed》(港譯《無間道風雲》),為香港電影界寫下光輝的一頁。那個時期,好像全世界都將《無間道》系列電影的高光表現全歸功於「白龍王」。及後,片商乘勝追擊,開拍了前傳《無間道II》和續集《無間道III:終極無間》,其間「白龍王」預示續集必收旺場,而現實也是如此。連番的應驗更進一步奠定了「白龍王」在全球華人心目中「生神仙」的地位。看罷,筆者相信大多讀者都會心悅誠服了罷。
就這一樁事件,筆者對「白龍王」既能呼風喚雨又能作出精準預言,有以下的見解:
首先,以「臥底」為題材的電影一向有穩定的市場。其次,所選取的演員個個當時得令,且能獨當一面,以各人各自可「孭起」(承擔)的票房總和已封了蝕本門。加上,編劇把一向飾演剛正不阿角色的劉德華塑造成亦正亦邪的人物,予人有所期待。再者,觀眾對「大片」的渴求已有一段頗長時間;就在「久盛必衰,久衰必盛」的必然定律下,終於找到一部「得體」的電影可把「飢餓感」釋放出來。套用港人的口頭禪,「白龍王」的所作所言可謂「冇得輸」(近乎有絕對把握)。大家又有否看到,自「白龍王」被引介到香港上流社會和演藝界以及在傳媒廣泛報道其「神預言」後,其「事業」從此扶搖直上,連帶「運氣」亦隨之而來;正是:
部戲有咁嘅陣容,唔旺場天理難容;
加埋行運一條龍,無怪預言冇漏洞。
觀此,「白龍王」的「神作」是源自其「功力」還是其「眼光」抑或「運氣」,就留待各人自決好了。
曾與「白龍王」有一定交往的前愉園班主余錦基說:「他很懂得開解人,如心理醫生,能幫助迷惘的人走出困境。佢提醒我已經太肥,要食少啲、小心身體,話做人最緊要開心。」事實上,人肥胖易生病,原因不離愛吃,於是便告之肥胖對身體不好,吃少點為上;但心知當事人因習性而不可能依從,於是多補充一句「做人最緊要開心」,這種手法既可令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也可保留對方的意願;正是:
你係乜樣有跡循,肥嘅叫佢做深蹲;
瘦嘅可樂多兩樽,咁放諸世界皆準。
多年來,信眾找「白龍王」不離尋求怎可這樣好怎可那樣好的答案,以下是他的招牌回應(經筆者綜合整理):
想什麼都好那你就要改變自己——孝順、脾氣好、有耐性、謙虛、多說好話、努力學習、敢於面對。
從余氏對「白龍王」的評價以及「白龍王」對信眾的忠告,讀者不難看出他深明什麼說話中聽,什麼東西放諸世界皆準,那他不也是個不折不扣「識睇眉頭眼額」的人嗎?說句公道話,「白龍王」着實提供予信眾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可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老嫗能說的「勸世文」,所以在筆者眼中,「白龍王」只是個受人尊敬的仁厚長者而非人們所迷信的「生神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