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榮
小時候,我每次感冒,症狀無外乎發燒、流涕、咳嗽。母親見慣不驚,順手拿來一塊生薑,切成碎末放進鐵鍋裏,加入清水,用細火熬煮一碗濃薑湯,讓我趁熱喝。我喝完蓋上被子,一會兒就渾身冒了汗。往往不到半天的功夫,我就會緩過來,此時的我,神清氣也爽,翻身下了炕。有一次,我問母親:「生薑為什麼能治感冒?」母親說:「生薑本身是一種中藥,不光能治風寒感冒,還能治療其它疾病。」奶奶在一旁幫腔:「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奶奶的話,讓我疑惑,我每次感冒都是在冬天,喝薑湯自然也是在冬天裏,她的話好像不是那麼準確呀!在我的追問下,奶奶這樣解釋:「生薑什麼季節都可以吃,但是,夏天要多吃。」奶奶還經常說︰「早吃薑,賽參湯;晚吃薑,賽砒霜。」我自作聰明,對妹妹說:「生薑早上和晚上都可以吃,不過呢,早上吃生薑,對身體益處大,晚上吃生薑,容易上火。」妹妹笑嘻嘻地說:「賽參湯挺順耳,真要賽砒霜,也太嚇人了!」
上初中的時候,同桌有一本《徐霞客遊記》,我借來讀了半月有餘,從中了解到,大旅行家徐霞客人在路途時,片刻不離生薑。為了防止濕氣入侵身體,他每天早上都要咀嚼幾片生薑。若是偶感風寒,身體不適,他就「飲薑湯一大碗,重被襲衣覆之。久而久之,汗大注,覺開爽矣。」讀了這些,恍然大悟,原來,吾輩之食薑良方,是沿襲前人遺製。
生薑為什麼叫生薑呢?這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和神農嚐百草有關。某一天,神農氏來到一座山上採藥。他試嚐一種無名植物的時候,中毒昏迷過去,等他醒來,依舊頭昏腦脹,忽然,他聞到了一陣香氣,頭腦逐漸清醒。神農氏細心觀察,發現香氣是從身旁的綠草根部發出,他用力拔出綠草的塊莖,大口吃了起來。塊莖奇形怪狀,又辣又爽,神農氏吃得渾身舒服,大汗淋漓,病症全消。既然綠草根能起死回生,對自己又有救命之恩,神農氏乾脆把自己的「姜」姓,賜給綠草,叫它「生薑」。
在生活中,人們常說一句俗語「薑還是老的辣」,這話講的是實情。我們家種過生薑,還沒成熟的鮮薑我們也挖出來吃過,可惜,薑味雖有,辣味不足,直到秋後,老薑長成,那才叫真辣。據《宋史》記載,宋高宗時,朝中有一老臣,叫晏敦復,他屢次上書彈劾奸臣秦檜,秦檜不想和他為敵,為了拉攏他,許諾讓他去做更大的官。晏敦復剛正不阿,對秦檜說了一句:「況吾薑桂之姓,到老愈辣,豈能為自身而誤國家?」這正是「薑還是老的辣」的典故出處。在世人眼裏,晏敦復敢於對抗邪惡,就是一塊不折不扣的「老薑」。有一次,我去超市買紅糖。眼前一亮,原來貨架上有一種老薑紅糖,正面赫然寫着「薑還是老的辣」,我一下子買了三包,拿回家沖飲,果然夠辣!
今年中秋節,妹妹喊我去她家吃螃蟹。妹妹指着家裏的一箱大閘蟹和一大袋子生薑說:「螃蟹是朋友送的,生薑是自己買的,吃螃蟹必須用到生薑。」我想起《紅樓夢》中的螃蟹詩,云:「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薑」,古人吃螃蟹,慣用生薑解蟹子寒毒,這寶方,亦深受現代人認可。我問妹妹:「你買那麼多生薑幹嘛,不怕吃壞了?」妹妹說:「我準備醃製醋泡薑,長期吃,既可減肥,又可增壽。」妹妹特意給我講解「生薑增壽」,說是出自《東坡雜記》。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某日去靜慈寺拜見主持。這位主持人稱「聰藥王」,年過八十,精神飽滿,鶴髮童顏。這在當時,絕對算是高壽。蘇東坡問及長壽秘方,聰藥王答曰:「服用生薑四十餘年,故不老云。」我覺得此事有點誇張,妹妹也不跟我辯解,只說,生薑是養生法寶,愛信不信。
以前,我每次坐客車都暈車,回回吃暈車藥。妹妹建議我,上車之前,把生薑切片,貼在神闕穴(肚臍),我試過一次,居然十分管用。最近,妹妹從閨蜜那裏學來了養生新方法,每晚用半斤薑片煮水泡腳,此舉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睡眠。為此,妹妹還買了橡木足浴盆,把泡腳當成一件大事,搞得十分隆重。前幾天,我去超市買生薑,沒捨得多買。今年生薑特別貴,超市裏標價12.8元/斤。回家,我打電話給妹妹。我故作嚴肅說,都是你們這些養生小姐姐們惹的禍,你們大批量使用生薑,使得生薑價格居高不下,去年才5塊錢一斤呢!妹妹笑着說,姐,你去中醫院裏搞艾灸的科室看看吧,有一種督脈隔薑灸,生意非常火爆,每天需要幾百斤薑泥,和醫院相比,我用的生薑簡直微不足道啊!
生薑,屬於溫熱性食材,具有驅寒、解毒、化痰等諸多功效。生薑內用、外用、生用、熟用,無所不可。生薑生用,散盡體內病邪;熟用,調和五臟六腑。所以,《本草綱目》說生薑「生用發散,熟用和中」。當今社會,愛美的中老年女士喜歡食用生薑,多數是因為生薑有祛斑功能。實踐證明,多吃生薑,臉上的黃褐斑、老年斑、雀斑等斑點會有效減輕,因此,生薑得了個新稱號,叫「除銹高手」。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生薑也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生薑雖好,也並不是適合所有人。體質虛寒者,多吃生薑,大有裨益。肝火較旺者,要適當吃生薑,不可過量。
每次燒魚燉肉,我都是多多放上幾片生薑,主旨是去去腥,提提味。多年來,葷菜放上的薑,薑片太大,難以下嚥,只好把薑片單撿出來扔掉。糟踐好東西,想想有點心疼。如今,我對生薑愈來愈重視。為了讓家人多吃點薑,我多了個心眼,用薑末入菜,無論是葷菜還是素菜,沾着薑末,統統進了胃部,豈不妙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