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俗語說:

前怕狼,後怕虎/前怕龍,後怕虎

比喻顧慮過多,畏縮不前;廣東人則這樣說:

船頭驚鬼,船尾驚賊

上述的狼、虎、龍、鬼、賊均比喻做事時可能遇上的風險。其實,做任何事情均存在一定風險,若然已對風險作出了審慎評估,就得放膽去幹;瞻前顧後是好,可顧慮太多則自作障礙,最終成不了事。筆者就此寄語:

成功往往因敢於邁出第一步

以下成語出自《論語》:

過猶不及

意謂做事過了頭就如同做得不夠一樣。在此基礎上,廣東人有以下的一句:

一拜深,二拜淺

「拜」指「叩拜」,是一種對人低頭彎腰、拱手的禮節行為;其程度在不同場合、對不同人物皆有所不同,而程度則指低頭彎腰的幅度。有人在「叩拜」時的幅度過大,即這一拜深了(「一拜」),旁人或會提點他須就此情況作出改善。到了下次,他把幅度大大減少,即這一拜淺了(「二拜」),旁人或會告訴他過淺同樣不恰當。這裏指的是人們做事不是過了頭就是做得不夠。可以這麼說,做事要恰如其分,毋過毋不及。

有人在急需幫忙時,來幫忙的人卻慢吞吞的,當事人當然感到不耐煩,是廣東人的此其時或會說等你來到幫忙時:

蚊都瞓/蛇都死

為何以此來描述,坊間有這樣的解說:等了很久幫忙還沒來,所以蚊都等到睡着、蛇都等到死了。大家試深想一層,「蚊都瞓」、「蛇都死」與幫忙及不及時何干。如有人肚痛需止瀉藥,給藥的人卻遲了來,如下情況就會出現:「聞到糞」(瀉了出來)或「瀉到死」,比喻不及時的幫忙已顯得沒意義了。原來,「蚊都瞓」、「蛇都死」只是諧音,真身分別是「聞到糞」、「瀉到死」。

由修例風波至今新冠疫情仍未有消退的這段期間,特區政府在施政上很多時呈現「弱勢」——「船頭驚鬼,船尾驚賊」——這樣推行怕「反對派」否決,那樣推行又怕「保皇黨」非議,到最後連好的也愣在那裏;筆者有感如下:

瞻頭顧尾係好事,顧忌太多不成事;

唔係有鬼就有賊,夠膽乜都可以拆。

近日疫情雖有明顯緩和的跡象,但特區政府可能汲取了因在把關欠完善下導致第三波疫情的沉痛教訓,目前在「通關」的議題上仍保持非常審慎的態度,予市民「一拜淺,二拜深」的感覺。審慎故然沒錯,可當下真正「救市」良方只得一個——「審慎地」全面重啟經濟活動。再說,不少香港人已沒那麽多「榖種」(實力),再蹉跎下去的話,那真個是「蚊都瞓、蛇都死」了。以下道出了升斗市民此時的心聲:

講就急市民所急,措施就救唔到急;

蚊都瞓着蛇都死,自求多福慳啖氣。

這四年多裏,不少人對筆者提出忠告——勿借題發揮,尤其涉及政治議題或政府施政。首先,內容「貼地」是開欄時共識的構思,當下只是徹底實踐;其次,作為一個看得出、寫得到市民心聲的香港市民,所說的不是批判,而是表達了一分熱愛香港的社會責任;正是:

發乎情,合乎理;愛之深,責之切

為此,今後筆者當一如既往,在香港享有的自由空氣中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