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姚進 長沙報道)28日,全球華文媒體高層一行來到了位於湘江西岸、嶽麓山下的湘江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以下簡稱「大創園」),在主題為「恰同學少年」的展示廳裏,華媒記者見到了長沙斐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周才致以及在校大學生創業者張本傑,感受到在嶽麓山下大學城邊,創業逐夢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夢想。

11年創業終於開花結果
在展廳一角,陳列着一台「星艦」遠程操控艙引起了華媒記者的濃厚興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媒體人紛紛坐上駕駛座,通過視頻操控,遠程操作挖掘機進行採礦作業,新鮮的體驗,讓媒體人大呼過癮。而這件產品,是由大創園孵化、大學生創業者周才致創辦的長沙斐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

周才致也來到了現場,親自向媒體團展示了他的創業成果。他表示,他們重點打造自動駕駛車輛的「第二現場」——遠程駕駛艙,在5G網絡的賦能下,能做到150ms以下的端到端畫面延時,駕駛員控制遠程設備可以像打電子遊戲一樣方便、簡單。
周才致和他的三位創業夥伴,相識於一次校園裏的創業項目比賽,後來又一起來到湖南大學讀研,從此開啟了11年的創業追夢路。
從事遠程駕駛系統技術研發是他們的第三個創業項目。曾經,團隊成員在礦上日夜奮戰了四個月,戴着防毒面具在下井作業,深入了解礦區駕駛員的迫切需求,最終成功研發出了遠程駕駛井下自卸車。從此,駕駛員在地面辦公室的遠程駕駛艙內,就可以操控井下1000米的自卸車。
雖然公司成立只有兩年多時間,但憑着對細分領域的鑽研,目前已經為華為、三一、中車、中國航天等多家知名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周才致表示,希望能夠把中國的遠程駕駛技術和標準,從國內一直推向到世界。

用現代理念將傳統飲品推向市場
在校大學生張本傑的甜茶大學生創業項目,也吸引了海外華媒記者的關注。張本傑是湖南師範大學2021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他利用自己學習的傳統中醫知識,帶領團隊深入湖南懷化的深山,挖掘傳統甜茶製作工藝,通過現代品牌營銷和電商渠道,讓這一幾乎被遺忘的地方特產重新煥發生機。
「我們不僅是在賣茶,更是在保護一種傳統文化,帶動一方百姓增收。」張本傑介紹,項目採用「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公司以銷售甜茶及其附加值產品、中草藥種植、新技術開發為主營業務,已與湖南醫藥集團、廣藥集團、華潤集團達成了前期合作意向。
如何處理創業與學業的關係,則是張本傑最苦惱的問題。他現在只能一邊在醫院實習,一邊處理創業公司的工作。「昨天我是上的晚班,今天又來到公司處理事情,我的時間真的很不夠用。」他向華媒記者說道,痛並快樂着,或許正是他當前的真實狀態吧。
園區托舉大學生創業夢想
「我們遇到了創新創業最好的時代。」說起大創園對創業的支持,張本傑最有發言權,他表示:「大創園既為我們提供了宣傳平台,又為我們解決了場地和資金的問題,讓我們的創業之夢得以落地生根。」
「園區不僅提供了實驗室設備和辦公空間,還幫助我們對接了行業資源。」周才致感同身受,他介紹,創業初期團隊曾面臨技術轉化難題,在園區創業導師的指導下,他們調整了產品方向,聚焦細分市場需求,成功實現了技術落地。
大創園工作人員龔一佳介紹,園區打造的「服務區+苗圃區+孵化區+加速區」全鏈條孵化生態,形成了從創意萌芽到產業化的完整培育鏈條。服務區提供工商註冊、法律諮詢、政策申報等一站式服務;苗圃區為有創意但尚未成立公司的團隊提供3-6個月的免費辦公空間和創意驗證支持;孵化區針對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所、創業輔導和資源對接;加速區則為成長型企業提供規模化發展所需的產業資源和融資支持。
這種全生命周期孵化模式有效解決了不同階段創業企業的差異化需求,特別是為經驗不足但創意滿滿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低風險的試錯環境和成長路徑。
目前,大創園已吸引60個大學生團隊入駐,孵化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帶動就業超500人。
「這裏看到的不僅是創業項目,更是一種創業文化和生態,年輕人敢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令人感動。」華媒高層在參觀後紛紛表示,湖南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體系值得推廣,可供海內外借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