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羅洪嘯、凱雷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27日對外接待中外記者,記者第一時間探訪,被新聞中心的各種AI技術所吸引。不僅在記者茶歇區的每個桌子上擺放了AIGC賬號註冊的二維碼,在媒體展示區,《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更是拿出了看家的人工智能黑科技,組團向中外記者展示。

記者走進新華通訊社展區,就被新華妙筆和新華較真這兩款產品吸引。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架構師、新華妙筆工作室主任蔡昌艷向記者介紹,新華妙筆依託新華社90餘年積累的優質語料素材進行訓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這些素材均經過嚴格的三審一校流程,與互聯網素材相比,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規範性。該產品不僅為政府辦公公文寫作、新聞報道創作等場景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還集成新華社專業的審核能力,確保輸出內容符合規範要求。目前新華妙筆正在做針對海外市場翻譯訓練工作,同時開始嘗試少數民族語言的訓練,未來能夠做少數民族語言的翻譯工作。

作為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新華社還推出了新華新聲全景視聽制播系統,為全景視頻和空間音頻內容直播提供全流程、移動化解決方案。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台球型設備,據了解,該設備集成了4顆攝像頭和32個麥克風的設備能夠實現採集、編輯、渲染和播放一站式呈現,同時通過自研的新華空間音頻技術,令錄製的聲音具有空間音頻的效果。讓聲音有「方向」是新華社獨有的黑科技,記者期待該技術應用到九三閱兵報道中,讓檢閱士兵踢正步的聲音有方向感地呈現。

作為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人民日報》在展區重點展示了「自在」心理大模型、「寫易」智能創作引擎和AI智能導覽眼鏡的產品。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展區,超高清全媒體內容生產平台、人工智能媒體應用和超高清智能傳播矩陣則向中外媒體展示了電視節目製作背後的AI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