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機場國際貨運口岸啟用暨首航儀式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方俊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珠海機場國際貨運口岸27日啟用,並開通首條國際貨運航線,填補了珠江西岸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空白。這也是珠海機場在香港機管局斥資約43億元人民幣購入機場35%股權之後,又一發展突破。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了解到,目前,通過港珠澳大橋,可在1小時內實現珠海、香港和澳門機場的快速連接。三地機場將深化合作,發展「經珠港飛」「經珠澳飛」貨運模式,建立完善珠港澳機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表示,珠、港機場雙方通過股權合作,助力香港機場深入拓展海內外市場。

●首架由順豐航空執飛的國際貨運包機從珠海直飛越南河內。香港文匯報記者方俊明 攝

27日,珠海機場國際貨運口岸啟用並實現首航,首架由順豐航空執飛的國際貨運包機,搭載珠三角各大城市的汽車零配件、3C類電子產品及半成品、鞋類服裝等18噸貨物,從珠海直飛越南河內,全程僅需2小時。順豐航空有關人士表示:「粵西的貨物從珠海飛越南,比繞道廣深至少節省2小時,而且節省10%的物流費用。」

口岸建設到啟用僅用6個月創紀錄

「從啟動建設到獲批臨時開放,該口岸僅用6個月,創下中國民航貨運口岸啟用新紀錄。」珠海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這一口岸填補了珠江西岸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空白。」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表示,其投運將為構建珠西國際物流走廊、推動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堅實支撐。

珠海物流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吳永強透露,結合華南外貿貨源地及珠海「南向」航班成本優勢,珠海機場在口岸臨時開放期間將以東南亞短航程航線為主,打造珠海至東南亞「4小時」航空物流圈;同時開拓1-2條洲際遠航航線,擴充珠江西岸「空中絲綢之路」。未來,珠海機場將探索打造內地連接港澳的貨物集散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全球的重要物流樞紐。

●8月27日,一批電子元件在拱北海關所屬斗門海關關員監管下完成通關手續。 網上圖片

正引入外國航司延伸灣區供應鏈

目前珠海市正推進與港澳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協同增強三大機場的輻射帶動效應,推動「經珠港飛」「經珠澳飛」貨運模式發展,更好拓展國內國際市場。鍾鴻興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珠海機場國際貨運口岸啟用並實現首航,有利於灣區整個供應鏈的延伸。目前該商會已經在對接協調外國航空公司引入珠海機場,可望率先開通往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包機或國際貨運航線,共同推動灣區航空貨運實現「增量」發展。

鍾鴻興指出,珠、港機場雙方通過股權合作,充分發揮香港機場國際要素資源優勢和珠海機場內地航線資源及腹地空間優勢,助力香港機場深入拓展海內外市場;同時,珠、港機場還可聯動澳門機場,進一步深化三地機場在客貨運、航空產業等領域的聯動合作和協同發展。

據相關測算,通過港珠澳大橋開展跨境陸空聯運,可使電子產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物流成本降低12%至15%,單票運輸時效提升8小時。據民航部門統計數據,珠港澳機場已形成年超700萬噸的貨運能力,佔大灣區總量的65%,覆蓋全球的航空物流「黃金三角」正加速成型。

●珠海機場將探索打造內地連接港澳的貨物集散中心。圖為珠海機場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國內貨站。 網上圖片

港方擬探索「航空打板」前置至珠海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香港與珠海機場將在貨運及航空產業方面加強合作。其中,借鑒「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成功經驗,探索香港機場「航空打板」業務前置到珠海的可能性。同時,借助香港機場在飛機維修領域的深厚積澱,爭取將港方航空維修、零部件配送業務拓展、延伸至珠海,推動區內航空業發展和提升大灣區的整體競爭力。

香港機管局與珠海機場合作大事記

2006年10月 「珠港機場合作」正式開啟。香港機管局與珠海市政府成立合資公司「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期限20年,開創「珠海所有、香港所營」託管模式,成為大灣區機場協同運行的早期探索者;當年機場客運量79萬人次。

2023年12月 「經珠港飛」客運項目開通,經港珠澳大橋為旅客提供港、珠兩地機場之間無縫連接的「空-陸-空」中轉服務。

2024年11月 香港機管局斥資約43億元人民幣購入珠海機場35%股權;同時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對金灣機場的經營管理權延續至2046年;機場2024年客運量增至近1,300萬人次。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特稿】專家:可成港「第二機場」 倡建AI大模型合理分工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加速發展。目前廣州白雲機場、深圳機場都有規劃自己的「第二機場」,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選址在佛山和肇慶交界處,「深圳第二機場」落地惠州(即惠州平潭機場);而香港機管局也斥資約43億元人民幣購入珠海機場35%的股權。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天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在香港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珠海機場「國際貨運航線」首航、國家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等背景下,珠海機場有條件成為香港「第二機場」,助力香港機場拓展內地腹地市場。「珠港澳三地機場可進一步加強協同發展。」鄭天祥建議,珠港澳機場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探索構建機場群運營的AI大模型,在跨境運輸、貿易和供應鏈等領域實現優勢互補與合理分工,同時推進三地在低空經濟、無人機等領域的合作,為大灣區機場群協同發展提供經驗與示範。

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珠海機場可攜手香港機場優勢互補與錯位發展,譬如珠海可打造內陸中轉樞紐,通過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機場,擴展供應鏈。他期待兩地相關部門能提供通關便利政策支持,比如探索實施跨境「一次通關、一次檢查、一次放行」模式,從而降低成本、提升時效;並對採用經港珠澳大橋「空-陸-空」聯運模式的物流企業給予優惠扶持措施。

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加快成型 珠海T2航站樓明年投運

目前灣區五大機場均加快推進擴建工程,大灣區正成為全球機場跑道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世界級機場群正在加速成型。繼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去年11月正式啟用後,廣州白雲機場第五跑道今年7月底成功試飛,將成為中國第二座、大灣區首座五跑道機場;而深圳機場三跑道飛行校驗也於本月初順利完成,為今年內投用奠定基礎,大灣區即將迎來第15條跑道。

在「新跑道」建設加速的同時,各個機場的「新航站樓」亦崛起。珠海機場目前正開展新建T2航站樓等機場改擴建以及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未來珠機城際鐵路可望直達候機樓。其中,T2航站樓擬明年建成啟用,屆時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將提升至2,750萬人次,將進一步優化珠海機場在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中的功能定位,與港珠澳大橋等形成協同效應,為「經珠港飛」等創新業務模式提供更完善的硬件支撐。

此外,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3航站樓工程日前通過竣工聯合驗收,未來這裏的綜合交通中心還規劃引入6條高鐵和3條城際鐵路。而深圳機場T2航站區、北貨運區及綜合配套工程近日亦正式開工,T2航站區設計年旅客吞吐量達3,100萬人次,還將與穗莞深城際、深大城際及多條地鐵等軌道交通銜接,旅客可以無縫完成空鐵聯運、陸空銜接。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