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運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到來,今屆全運會首次由廣東、香港及澳門共同承辦,三地的籌備進展備受關注。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辦公室)主任楊德強接受採訪,揭秘大眾關心的火炬傳遞、義工安排及籌備工作細節,透露三地以「兄弟關係」緊密合作,一同打造這個展現大灣區體育文化魅力的盛會。

免費電視台轉播賽事 火炬傳遞突出香港地標

楊德強介紹,香港賽區首批次門票將於8月28日開售,第二批四項賽事門票定於9月下旬推出,售票將兼顧線上及線下渠道,確保大型場館的門票供應充足。無法入場觀賽的市民亦可通過電視感受比賽氣氛,楊德強介紹,中央電視台會負責賽事拍攝及製作,確保比賽通過香港的免費電視台轉播,香港運動員參與的賽事更將盡量安排更多播出時段。

火炬傳遞亦是全運會焦點之一,楊德強指,香港已擬定初步方案,具體日期、路線及人選,則需與廣東和澳門進一步協調。楊德強透露,香港的方案會突出本地特色,同時結合文化和體育元素,希望透過火炬傳遞展示香港地標、旅遊及文化景點,「令大家一見到個地方,就好想嚟香港睇比賽」。火炬手人選亦尚未最終確定,楊德強表示,火炬手將以體育界人士為主,另納入社會其他界別代表,具體人選將在三地協商後公布。

逾1.6萬義工護航全運 大眾項目運作順暢

作為全國大型體育賽事,全運會賽前、賽中工作均十分複雜,義工是保障大會順利運轉的關鍵角色。楊德強提到,辦公室招募了逾16000位義工,分工包括場內的運動員指引、觀眾服務、貴賓接待、頒獎儀式協助,以及場外的交通指引、酒店接待等。義工們已接受逾半年時間的培訓,參考過往大型賽事經驗、綵排各項儀式流程,屆時將遍布全運會各場地及環節提供協助。

日前舉辦的保齡球大眾項目,有多名內地及澳門運動員參與,逾500名義工已率先展開協助工作。楊德強形容為期三日的賽事運作非常順利,啟德保齡球中心的設施受到大家的高度讚賞,被認為是國內最好的保齡球場之一。比賽中,義工們幫助參賽者妥善安排了住宿、交通等事宜,楊德強稱,這些經驗將為接下來比賽的準備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價值。例如,即將於9月舉行的輪椅舞蹈大眾項目也將有逾100名運動員參加,辦公室已做好口岸接待準備,比賽場館和運動員酒店均配備無障礙設施和充足空間,確保殘疾人士運動員舒適、便利。

籌備工作繁重 三地建「兄弟關係」緊密合作

全運會期間,香港要在不足兩個星期內舉辦8項賽事,每個項目都涉及大量協調工作。楊德強坦言工作繁重,指辦公室需要精準分配人力和資源,避免顧此失彼。楊德強回憶,自己在2023年10月上任時,辦公室只有大約20人,無法應對如此大型的活動。因此,他用大量精力物色有經驗、熱心於體育賽事的人才,目前已將團隊擴展至近300人。楊德強直言,整合這些來自不同部門、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並確保他們協作順暢,可謂一大挑戰。

另一大挑戰是粵、港、澳三地的深度合作。楊德強稱,雖然大灣區曾合作過許多項目,但今次一齊籌備全運會這麼大型的活動,涉及許多細節,三地的工作方式和時間表亦存在差異,初期需要大量的溝通和適應。不過,在大家的磨合下,楊德強形容三地合作順暢,已經建立「兄弟關係」同心協力做好籌辦全運會的最後衝刺。

退休後做返運動員 繼續體育生涯

深耕體育界多年,被譽為「元老級運動員」的楊德強計劃明年3月正式退休。楊德強回憶,自己曾於2022年底從政府離任,在為期11個月的退休時間內參加了多項外國賽事。他計劃明年退休後重拾運動員身份,專注壁球和手球項目,參加本地及海外賽事,更計劃與隊友籌備參加2027年日本World Masters Games(世界先進運動會),繼續專注於體育事業。而當下,楊德強計劃繼續全力籌辦全運會,確保安保、交通、餐飲、售票和運動員住宿等場內場外的安排無縫銜接,為觀眾特別是香港市民,帶來許多精彩、難忘的瞬間。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周楎、丁旻)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