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城市報8月25日報道,近日,羽毛球頭部品牌尤尼克斯宣布再次調價:此次調整於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據悉,該品牌下多款羽毛球產品的價格上漲30元至40元不等,這已是其年內第二次調價。從高端拍線到專業羽毛球,漲價範圍覆蓋主力產品線,讓不少球友直呼「打不起」。
當羽毛球運動邁向「貴族化」,這場由養殖危機與社交轉型引發的漲價風暴,能否倒逼產業鏈從「靠天吃飯」走向技術革命?

羽毛球「身價」高歌猛進
尤尼克斯日本官網發布羽毛球漲價公告後,國內經銷商就已陸續收到調價通知。網上還流傳着一份落款為尤尼克斯(上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價格調整通知,稱「因生產材料的價格飛漲,我司非常抱歉地通知各位,我們將調整部分羽毛球價格」。
根據該公司通知所列表格中羽毛球型號及對應的價格,中國城市報記者發現,熱銷款如AS-05由275元/桶上漲至350元/桶,AS-9由225元/桶上漲至295元/桶,多款羽毛球漲價幅度從14%到31%不等。該公司官方銷售熱線的工作人員已確認調價一事的真實性,其市場零售價自7月1日起已調整。
中國城市報記者在尤尼克斯天貓官方旗艦店看到,AS-05的單價也已漲至350元,其客服表示8月初就已調至新價格。
「最初,我們買尤尼克斯AS-05才95元/桶。近兩年,價格瘋漲,從225元/桶,到後來的275元/桶,現在又要漲到350元/桶。」羽毛球愛好者郭女士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無奈地表示,她鍾愛的球型價格已超過原來的3倍,再加上羽毛球本身就屬於消耗品,大有「打不起」的趨勢。
實際上,從2023年開始,羽毛球的「身價」就一路上漲,2024年7月初,尤尼克斯、紅雙喜、翎美、威克多、超牌、獅鵬、亞獅龍、威肯等多家羽毛球品牌發布調價公告,比如尤尼克斯部分型號每桶上漲35-50元,其中AS-05從225元/桶漲至275元/桶,威克多每桶漲價7-17元,紅雙喜、翎美、超牌等同步跟進,其中紅雙喜調價後價格區間為110.4-198元/桶,各品牌各檔次羽毛球漲幅均在40%到60%不等;今年4月起,威克多大師級ACE建議零售價上調至337元/桶,漲幅在15%至50%,此外,李寧、亞獅龍等品牌也紛紛調價,部分產品漲幅高達50%。因此,網上有不少網友戲言,「囤黃金不如囤羽毛球。」
不過,各大體育用品門店的價格相對靈活,但同樣呈上漲趨勢。北京一家羽毛球用品經銷商對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尤尼克斯羽毛球100多元的價格已是過去時,如今他們售賣的尤尼克斯AS-05價格為230元/桶。當被問及為何與官網售價相差如此之大時,該經銷商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肯定要比官網低啊,不然怎麼吸引消費者?」
漲價背後的養殖危機
與社交轉型
此次羽毛球調價並非突發行動,而是行業成本壓力傳導下的必然選擇。隨着全球化工原料價格持續走高及物流成本攀升,運動用品製造業正面臨空前的成本管控挑戰。
尤尼克斯(上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價格調整通知中明確指出,羽毛球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於生產材料價格的飛漲。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羽毛球主要分鴨毛和鵝毛兩種類型,前者偏休閒入門,後者更適用於高強度訓練,鵝毛又劃分為普通鵝毛、四級鵝毛及特級鵝毛。羽毛球製作的關鍵材料為鴨、鵝的刀翎毛,每顆球需16根刀翎毛,而一隻鴨僅能提供14片合格毛片,需2—3只同側翅膀才能湊齊一球用量。
近年來鴨、鵝養殖規模大幅縮減成為漲價核心推手,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統計,2019—2024年,商品肉鴨出欄量從48.78億隻降至42.2億隻,商品鵝出欄量從6.34億隻降至5.69億隻。
供應減少直接導致刀翎毛價格飆升,據統計,2023年批發價約100元/公斤的刀翎毛,2024年漲至150元/公斤。
「成本只是導火索,背後存在深層推力。」眺遠諮詢董事長兼CEO高承遠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一方面,東南亞禽流感導致合格羽毛減產20%,原料期貨化、品牌商提前鎖價推高賬面成本;另一方面,海運、能源、人工等成本價格同步上漲,製造端毛利率已跌至12%,觸發「成本+固定加成」的被動傳導。長期看,高價將加速行業上游集約化,中小羽片廠出局,頭部品牌反向投資孵化養殖基地,行業進入縱向一體化階段。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產業研究員鄭揚洋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需求端來看,社交媒體上和羽毛球有關的話題處於紅火階段,光是小紅書上關於羽毛球的話題就有不少熱度,這意味着羽毛球正在從競技用品往社交裝備上轉變。
此外,上述經銷商從羽毛球市場觀察中發現:「除了缺貨,打羽毛球的人也變多了。」
近年來,國內羽毛球運動熱度飆升。國家體育總局統計顯示,中國打羽毛球的人口高達2.5億,僅次於健步走人數。其中,經常參與者約有2000萬人,普通愛好者約有1.5億人,年輕人佔比持續攀升。
價格飆升
能否倒逼技術創新
其實,除羽毛球外,球拍、拍線等運動器材,以及場地費等也在漲價。只不過羽毛球與場地費屬於高頻消費,因而更加受到消費者關注。
「在羽毛球和球場都漲價的情況下,我雖然沒有減少打球頻率,但為了節約成本,我和球友也嘗試更換了羽毛球品牌,從全部中高端羽毛球換成了中端球和普通訓練球混用,不過打球的體驗感和球的耐打程度都下降很多。」郭女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為降低打球成本,自己已經盡可能地避開黃金時段參加活動,以較低的場地費來平衡支出,即便如此,仍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以維持這項興趣愛好。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郭女士對羽毛球受原材料和供需關係影響而漲價表示理解,但在質量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如此之高的漲幅顯然超過了大眾消費的標準。「不該讓羽毛球向貴族運動方向發展,我也無法確定這其中是否存在為了溢價而惡意囤貨的情況。」郭女士希望羽毛球漲價之快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中國城市報記者從北京多個經銷商處了解到,為了防止黃牛囤貨居奇,也為了保證店內的庫存,一般情況下每個消費者限購5桶羽毛球。
對此,有從業者認為,當下多數消費者是價格敏感型,羽毛球價格不跌反漲,只會抑制玩家的需求,或讓部分球友裝備降級,從比賽用球降為業餘用球,從高級球降為低級球。這種情況大面積發生的話,囤積居奇者的貨反而可能就砸手裏了。
同時,針對此次尤尼克斯羽毛球漲價,部分經銷商也存在對後續銷量的擔憂,稱價格太高不太好賣,可能不打算多進貨。
面對羽毛球價格上漲,消費者可能會選擇尋找替代品或減少消費,這是否會促使行業加快技術創新?
高承遠認為,尼龍球、碳纖毛、合成泡沫芯已在小紅書獲得百萬級話題量,但性能仍與天然羽存在差別,預計三年內不會全面替代。而真正的變量是「可修復球」,據高承遠透露,當前德國團隊試產的模塊化球頭及可更換毛片,能夠將單局成本降60%,2026年有望實現量產。
不過,據郭女士反饋,她身邊也有不少球友曾嘗試使用更耐打的碳音球以減少耗損,但由於打感體驗差異,至今還是無法完全替代真羽毛,頂多在練習時使用。
在鄭揚洋看來,目前,從技術端,生物基尼龍、菌絲體羽毛仍處於實驗室驗證階段,大規模替代仍需要一定時間,且品牌方正嘗試用打球數據做器材推薦,尚未到羽毛球單品層面。
此外,高承遠還預判,行業將呈現啞鈴型——頂端千元級收藏球與低端十元級訓練球同步擴容,中端品牌若不掌握差異化科技,將被價格真空吞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