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早前以凍結聯邦資金作威脅,向哈佛大學提出連串要求。《紐約時報》上周六(8月23日)報道,哈佛在與當局達成協議前已悄悄「跪低」,實施多項白宮期望的改革,包括取消多元文化包容政策、撤換中東研究負責人、暫停與巴勒斯坦院校合作等。哈佛校內師生普遍擔憂,校方在特朗普政府施壓下,難以維持學術和言論自由。
特朗普政府早前凍結哈佛數十億美元研究經費,要求哈佛重塑校園文化、向保守派文化傾斜。校長加伯明確拒絕部分要求,批評其干涉學校招生和聘任自主權,涉嫌違憲。不過報道指出,苦於研究經費可能不保,哈佛仍與白宮協商,自行推動部分符合政府要求的措施。

撤換中東研究負責人
今年4月,哈佛將支持少數族裔和性小眾群體的「公平、多元、包容與歸屬感辦公室」,更名為「社區與校園生活辦公室」,隨後撤走跨文化種族關係基金會,關閉女性和性小眾群體辦公室網站,將其合併為單一中心。哈佛的中東研究中心早前被指責資助反猶太項目,校方3月暗中撤換該中心兩名主管,包括著名土耳其學者卡法達爾。
為順應特朗普政府支持以色列,哈佛校方還終止與位於約旦河西岸、屬巴勒斯坦最著名大學之一的比爾澤特大學的合作,轉為拓展與以色列各間大學的夥伴關係。校方辯稱這些舉措旨在營造更開放包容的校園,但校內師生普遍認為,學校聲稱獨立採取措施回應白宮要求的說法,實為跪低妥協之舉。
擬建保守派校園智庫
特朗普政府公布的法庭文件中,還列出哈佛的廣泛改革建議,包括為一個猶太人校園團體額外提供安全保障,費用全部由校方負擔。哈佛也考慮建立一間保守派校園智庫,類似史丹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這份文件早前曾列出20至30名可能參加相關改革的教授姓名,不過在法庭文件中已被刪除。
不過哈佛未有全數順應特朗普政府的各類要求。報道指出,當局要求校方呈交所有外籍學生參加反戰抗議活動的片段,以及他們遭校內紀律處分的紀錄,校方拒絕交出所有資料,亦表明不會同意當局全面審查教職員的政治觀點多樣性。
許多哈佛教職員依然擔憂,校方跪低帶來的寒蟬效應正在浮面。哈佛法學院教授、美國憲法專家鮑伊坦言,「我會因為一個學生不喜歡我的政治立場,就成為聯邦政府的攻擊目標嗎?在我設計課程內容時,這無疑已成為我必須考慮的一環。」
美政府續施壓哈佛 威脅收回研究專利權
美國國會1980年通過《拜杜法案》,允許大學和學術機構與聯邦機構簽約,執行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發計劃後,仍能保留研究成果專利。彭博通訊社上周五(8月22日)報道,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威脅哈佛大學,要求其證明自身遵守《拜杜法案》,否則當局可能收回部分研究的專利權,打破持續數十年的大學與聯邦政府合作模式。
或嚇退企業收購專利
報道指出,《拜杜法案》允許大學將其研究成果專利轉讓給企業,令創新成果實現商業化,為校方帶來重要收益,成為其他研究資金來源。盧特尼克日前致函哈佛,要求校方提供完整的聯邦資助研究專利清單,附帶所有合規證明和專利授權文書,否則當局可能啟動強制執行程序,強迫校方配合調查。
美國律師加西亞在知識產權訴訟中,代表哈佛等多間美國大學。加西亞警告,特朗普政府此舉非常危險,若企業認為學校的研究專利極易被政府干預,可能產生寒蟬效應,「屆時企業不再敢輕易與大學溝通,討論收購專利事宜,顯著影響大學的財政狀況。」
哈佛大學承認商務部的調查史無前例且有報復性質,校方會致力遵守各項規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