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江門報道)21日,十五運會群眾比賽氣排球項目決賽在江門台山新寧體育館開幕,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的64支隊伍、632名運動員在7個組別展開角逐。香港隊派出70人的龐大陣容,參與全部男、女組別的比賽。
氣排球運動是一項起源於中國的群眾排球變體運動,具有趣味性強、參與門檻低的特點,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參與。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此前公布的消息,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內地將氣排球作為首選健身項目的群眾人數已超過千萬。香港輕(氣)排球總會的數據顯示,全港氣排球註冊會員已經超過2000人。記者了解到,氣排球已經連續多年被列入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

十五運會氣排球群眾比賽氣排球項目設男子青年、男子中年、男子老將、女子青年、女子中年、女子老將及男女混合組共7個組別,8月21—24日為小組賽階段,25日為排位賽階段。
本屆全運會由粵港澳共同承辦,港隊經在全港選拔,派出70人的隊伍,參與全部組別的比賽。

港隊男子中年組(下稱「香港男中隊」)的鄭志祥既是隊員也是該組領隊,他告訴記者,香港男中隊平均年齡超過53歲,均是出於對氣排球的熱愛而凝聚在一起的香港普通市民。10名成員中,4位是香港警察,6位來自香港社會的各行各業。「很榮幸,我們能代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出戰。內地氣排球運動群眾基礎好,水平高。我們抱着切磋學習的心態來參加比賽,會盡全力,能拚下一分是一分。」鄭志祥說。
他介紹,氣排球在香港是一項小眾運動,發展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場地,專業場館比較缺乏。組隊之初,隊員們只能依靠各自資源進行基礎練習。在選拔賽贏得代表資格後,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時伸出了援手,為球隊提供了穩定的官方訓練場地,解決了長期困擾大家的核心難題。
香港女子青年組領隊黎寶玲介紹,這支隊伍成員主體來自香港業餘甲組排球隊,是傳統硬排球愛好者。
「氣排球和硬排球的規則打法等方面有較大差異,比如,下手墊球動作的要求不一致。我們訓練時間有限,本次參賽重在體驗和交流。」黎寶玲說。
記者了解到,江門素有「中國僑都」之稱。530多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每5個香港人、3個澳門人中就有1人祖籍江門。其中,台山是中國著名的「排球之鄉」,近年來通過打造排球運動學校、舉辦「僑VA」IP賽事、完善排球場館等措施,鞏固和提升了當地競技排球和群眾排球的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