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劉蕊、實習生張媛媛 河南報道)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富士康鄭州綜保園區(以下簡稱鄭州富士康)的發展動態向來備受矚目。時值招工旺季,記者實地探訪這座規模宏大的產業園區,從熱鬧的招工現場到員工生活區,從生產配套到產業布局,全方位了解其當前的運營態勢與強大吸引力。

招工市場人氣旺 青年成主力佔比超八成
踏入鄭州富士康招募中心,前來諮詢及應聘的人流絡繹不絕,場面熱鬧,盡顯招工旺季的繁忙景象。富士康鄭州綜保園區人資協理方四明介紹,本輪招工以18至35歲的青年群體為主力,佔比高達80%至90%。「此年齡段的年輕人學習能力強、適應快,能迅速掌握生產線技能,實為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相較於往年,今年招工旺季呈現出兩大顯著特點:一是招工總量較去年有所提升;二是「回頭客」比例甚高,二次或多次入職的員工佔比達70%。「為提升效率,我們已將整個入職流程壓縮至半小時內完成,讓應聘者少跑腿、快上崗。」 據悉,鄭州富士康後續將持續加大招聘力度,並從福利待遇、職業發展等多方面優化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崗位結構多元 技能人才成爭搶焦點
在招工旺季,崗位需求亦呈現多元化態勢。據介紹,目前產品組裝、質檢等基礎崗位需求穩定,同時提供長短期靈活工作模式以滿足不同群體需求。而隨着鄭州富士康加速智能化升級,自動化技術、設備維護等領域人才尤為緊缺。「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持續提升,是響應國家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的必然選擇。」方四明介紹,為吸引技能人才,園區推出了崗位津貼、技術津貼等優厚福利,同時開設涵蓋專業技能、管理知識的培訓課程,設立「創新獎勵基金」,並支持員工學歷提升,通過全方位的培育體系構建人才梯隊。

扎根中原大地 九成員工為河南籍
富士康落戶河南以來,不僅推動了當地就業,更助力了人才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技術工人的身份轉變。目前,園區河南籍員工佔比已超95%,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過去不少河南人遠赴外地打工,與家人常年分離。而如今園區內親屬共同任職的情況十分普遍,不少員工子女畢業後也選擇加入,形成了家庭與企業的深厚聯結。這種就業模式不僅減少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現象,更讓員工實現了「掙錢能顧家」的心愿。園區還推出家庭房、教育扶持、健康保障等福利,讓員工感受「家的溫暖」。

生活配套升級 打造有溫度的社區
在鄭州富士康總務處經理劉陽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員工生活區。在K15餐廳,這個投資4000萬、面積9000平方米的園區最大單層餐廳內,單餐可以達到1.2萬人就餐,28個檔口提供燴面、燒臘、AI智能面吧等200餘種美食,1.5至4元的平價動線和6元惠民麵食檔口格外醒目。「我們要讓員工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有特色。」 劉陽說,餐廳的「明廚亮灶」和智慧大屏讓飲食安全與選擇更透明。 員工公寓的變化同樣顯著。2022年以來,在政府大力支持、業主積極配合下,累計投資超6.39億元改造宿舍,8人間升級為6人間,人均空間增加33%,衣櫃、空調等設施全面更新;2025年啟動的幹部公寓改造,將四人間改為三人間,配置1.2米加寬實木床,原木色與糖果色搭配盡顯溫馨。「通過智慧系統採集員工生活習慣,實現分類住宿,員工還能線上自助調遷,滿意度達97%。」 此外,16條福利班車線路覆蓋方圓50公里,構建1小時通勤圈;「康康幸福遊」帶員工暢遊河南四季;平安建設服務中心提供30餘項政務服務,實現「足不出廠辦業務」;2024年啟用的K17生活文化中心,集餐飲、娛樂、辦證於一體,成為園區生活新地標。「去年我們舉辦了1100餘場社區活動,覆蓋11萬人次,未來要實現『員工想要什麼,我們就辦什麼』。」 吳成剛如是說。
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區位優勢奠定發展根基
談及落戶鄭州的發展歷程,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0年入駐以來,富士康鄭州綜保園區已構建起輻射河南多地的產業布局,吸引200餘家上下游企業集聚,推動河南電子信息產業融入全球產業鏈。2021年,園區入選全球「WEF燈塔工廠」,成為智能製造的標杆,其累計進出口額佔河南省總量的60%、鄭州市的80%,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選擇鄭州,源於這裏的多重優勢疊加。」負責人分析道,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障了企業快速投產;近1億人口的河南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作為全國交通樞紐,鄭州的航空、高鐵、高速網絡實現了「48小時全球出貨」;而河南人民勤勞樸實的特質,更是與企業精細化管理理念高度契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