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無堂食外賣店」數量激增。這類僅通過網絡平台接收訂單、不提供堂食服務的店舖,通常規模較小,經營地址和人員流動頻繁,容易成為監管的薄弱環節。如何規範無堂食外賣經營,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各地正在進行積極探索。

上班族對「外賣衛星店」接受度高

正值午間用餐高峰,位於廣西南寧市青秀區的一家「外賣衛星店」一派繁忙景象。廚師們正有條不紊地準備午間訂單。辣椒炒肉、麻婆豆腐、紅燒茄子、爆炒花菜等菜品陸續出鍋,服務員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打包。廚師長介紹,品牌餐飲門店每天會派出廚師到「外賣衛星店」值班。從食材供應鏈到菜品口味、分量把控,衛星店都和主店堂食保持一致,確保消費者點外賣也能享受同等品質。

憑藉「新鮮現炒」「流程透明」和「品牌背書」的標籤,消費者尤其是周邊上班族,對「外賣衛星店」接受度頗高。一位正在取餐的白領表示,規範化的衛星店在口味穩定性與食品安全方面更令人放心。

「外賣衛星店讓看得見的後廚成常態」

部分「外賣衛星店」還通過直播形式,將「明廚亮灶」實時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外賣衛星店」這種「線上+線下」多元業態融合的創新模式,如何實現規範化、標準化的「組團式」管理?對傳統餐飲企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央視新聞資料圖

南寧一家品牌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外賣衛星店」的運營嚴格遵循企業統一的標準化體系,與傳統堂食門店共享同一套供應鏈系統、餐廚人員考核與輪崗培訓機制以及出品標準。通過多維度協同管理,保障外賣食品安全,讓「看得見的後廚」成為常態。

南寧餐飲行業協會經營委員會主席吳培雄認為,「外賣衛星店」的興起是餐飲企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的重要探索。它不僅有助於企業擴大市場覆蓋半徑,更能充分利用堂食經營淡季時段的閑置產能和人力資源,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推動了餐飲外賣市場的規範化進程,系統性保障了食品質量安全,增強消費信心,對行業整體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更透明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記者從某大型外賣平台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平台已與800多個國內頭部餐飲品牌合作,在全國範圍內建成5500餘家品牌衛星店。預計到2025年底,這一數量將突破近萬家。平台方面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在衛星店的落地應用。未來消費者可直接通過平台App實時查看食材處理、烹飪全流程,監管部門也可實現同步在線監督,推動外賣行業邁向精細化、規範化發展的新階段,更好地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