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辦的第四屆「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下稱「計劃」)分享會19日在北京舉行。16位參與計劃的大學生齊聚故宮博物院,就「青年眼中的文化區未來」這一主題,與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展開對話。

16位大學生來自香港和北京的知名學府,在本次計劃中先後於香港、北京和上海三地參與文化交流和學習活動。在當日舉辦的分享會上,學生們結合京港兩地的學習與實習經歷,從創新視角出發,圍繞數字敘事、觀眾互動及文化品牌建設等議題,深入分享了他們對香港西九文化區發展的創意與建議。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陳梓溪表示,西九文化區聚集了戲曲中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多個文化場館,但不少遊客的遊覽時間卻只有20分鐘左右。陳梓溪與其小組成員以「讓遊客在園區中停留更長時間」為目標,設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遊覽路線,為遊客提供定製化的遊玩體驗。

就讀於香港大學的瞿申迪強調西九文化區應重視「在地化」,要與當地歷史文化與資源進行聯繫,重視與基層社區的聯結,從而促進文化共融、深化社區參與。

「故宮的數字化經驗值得學習,文化場館的科技化、數字化在未來很有潛力」,陳梓溪說,「此前,故宮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看建築、看文物、看歷史的學習場所。通過本次交流,我會開始思考故宮如何『盤活』文化資源、聯繫更多群眾。」

王旭東表示,故宮博物院不僅肩負守護文化遺產的重要使命,更致力於推動文化創新與對話。這項計劃為青年人才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他們在探索文化機構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將創意應用於實際挑戰,為西九文化區發展注入新視野與活力。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希望通過此次計劃,鼓勵學生通過創意、社區參與以及創新思維,以跨地域合作推動可持續的城市文化發展。

據介紹,學生將在8月下旬前往上海,深入了解上海多元的文化景觀與發展脈絡。屆時將在前灘太古裏舉行文化座談會,來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前灘太古裏、浦東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以及復旦大學博物館的領袖將進行分享,深入剖析上海文化生態在跨界合作下的多元發展。

「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自2022年推出以來,已共有近150位來自北京和香港的大學生參與。此計劃作為京港兩地青年的文化交流平台,啟發青年在文化領域展現創意與抱負,為本地文化生態注入新動力。

(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