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下稱「十五運會」)即將11月舉行。記者近日探秘「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南方)」,照明無人機、載重無人機、數字集群通信、「高通量衛星便攜站」等科技設備搶眼,在廣東率先應用的「中繼無人機+衛星實時傳送」技術亦備受矚目。目前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已依託應急指揮數字化平台完成「應急一張圖」開發應用,建立「空天地一體化」立體防災、識災、救災科技體系,並「以戰代訓」檢驗跨區域支援能力和多部門協同機制,將為十五運會提供有力的應急保障。

在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南方)的應急裝備庫內,六大類應急裝備整齊排列,宛如「電力應急兵器譜」。履帶式立桿機器人的金屬履帶泛着冷光,鑽孔立桿車的機械臂靈活轉動,一旁的「高通量衛星便攜站」正展示着實時通信效果……該基地解說員介紹,這些科技「新利器」在應對自然災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今年遭遇「百年一遇」洪災的廣東懷集縣搶修複電現場,照明無人機、重載無人機、數字集群通信、寬帶自組網系統、高通量衛星便攜站等科技設備,幫助後方第一時間全方位了解現場情況,大幅提升了搶修複電效率。

「電力應急兵器譜」搶眼
其中,重載無人機HY600是一款中等量級通用高原型無人直升機,在低海拔平原地區具備重載起飛能力,最大起飛重量達650公斤,續航時間6個小時,具備多種複雜任務載荷的不同裝載形式等特點。而「高通量衛星便攜站」則採用新型衛星通信技術,「體積更小、信號更好」,單人即可快速完成部署。解說員稱,在颱風等自然災害或突發情況下,通過快速部署衛星便攜站,能快速恢復與現場的通信,不僅能上網、語音,還能通過高清視頻把現場的實時情況上傳到指揮中心,為指揮現場搶修救援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還值得關注的是,廣東在全國首次應用「中繼無人機+衛星實時傳送」技術迎戰超強颱風「摩羯」,在湛江徐聞六極島的勘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時由於道路阻斷,人員和設備無法登島,廣東電網利用這一先進技術,用中繼無人機應急勘災,並借助衛星通道實時傳送災情畫面至應急指揮中心。這一技術為搶修複電決策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在全國率先構建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南方)、國家級電力應急研究中心(廣州)的「一基地一中心」雙國家級平台,做足「災前防、災中守、災後搶」應急準備。為提升應急能力和協同處置水平,今年還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應急演練,協助國家能源局首次組織5個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聯合開展跨企業、跨區域的「光明守護-2025」電力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檢驗了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的跨區域支援能力和多部門協同機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