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為市民辦理醫保業務。(新華社資料圖)

據新華社消息,根據國家醫保局近日印發的新規,我國將為醫保按病種付費建立病種分組方案動態調整機制,原則上每兩年調整一次。

醫保按病種付費是指通過對疾病診療進行分組或折算分值,實行醫保對醫療機構的「打包付費」。隨着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按病種付費也需要動態調整以適應臨床變化。為此,近日印發的《醫療保障按病種付費管理暫行辦法》提出,根據客觀數據、意見建議、臨床特徵規律、政策調整變化等因素進行定期調整。

「兩年調整一次的周期,既兼顧了分組方案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也提高了分組更新與臨床技術發展之間的匹配關係。」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說。

按病種付費包括按病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兩種形式。DRG分組方案調整,在保持主要診斷大類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重點調整核心分組和細分組;DIP病種庫調整,重點包括核心病種和綜合病種。

值得關注的是,新規對「特例單議」機制獨立成章,明確申報特例單議的病例包括但不限於因住院時間長、資源消耗多、合理使用新藥耗新技術、複雜危重症或多學科聯合診療等,不適合應用病種支付標準的病例。同時,還要求醫保部門暢通特例單議受理渠道,完善工作制度,優化工作流程,簡化上報材料,提升評審效率。

「這釋放了醫保支持醫療機構合理使用新藥耗新技術、收治疑難危重患者的堅定決心。」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說。

此外,為充分發揮病種結餘留用資金的激勵作用,新規明確醫療機構通過規範服務行為、主動控制成本獲得的病種結餘資金,可作為業務性收入。

據悉,2019年,國家醫保局啟動按病種付費改革試點,目前已基本覆蓋全部統籌地區。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