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受訪者供圖

(記者胡永愛)8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河套規劃》)迎來發布兩周年。作為規劃中明確的首個關鍵節點年份,2025年非同尋常。兩年來,河套在規劃的指引下,全面提速建設,加快制度創新,匯聚頂尖科創資源,加速邁向世界級科研樞紐。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受訪者供圖

發力灣區科研「大樞紐」

在河套深圳園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總部,鵬城實驗室中國算力網、異質異構光電子芯片工藝平台等國家級項目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院士領銜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落地運營,清華大學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北京大學深港河套科創中心等頂尖高校科研平台揭牌,國際領先的科研實驗設施集群加快成形成勢。

「我們的夢想是,在深圳孵化諾獎級成果。」在坐落於河套的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該成果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表示。在他領導下,量子研究院全球招引量子科技人才超過300人,引領多個量子研究領域方向的「南方布局」,為量子計算等提供「根技術」支撐。

「在河套,我們擁有很大的自主權。深圳的方方面面對我們都非常信任,只要在立項時承諾的指標落實到位,只要資金使用合法合規,發展中碰到的任何難題都會得到及時幫助與。協調解決。科研管理改革上的領先,也讓我們可以從試錯中不斷累積出成果,這就是深圳科研改革、人才改革成果的體現。」俞大鵬說。

此外,兩年來,河套充分發揮區位、制度、政策、開放等獨特優勢,堅持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先後引進蘋果分公司、星巴克數字技術創新中心、意法半導體全球封測創新中心、香港中華煤氣港華能源研究院等8個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落戶;同時,招商局、華潤、中國鋼研、中國一汽、中煤科工等央企在河套布局研發中心,培育出「香港18C第一股」晶泰科技,元戎啟行、未來機器人等一批獨角獸企業在河套加速成長。

河套深圳園區中的e站通。受訪者供圖

跨境「產學研用」跑出加速度

科技創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約數」。處在香港北部和深圳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帶,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深港合作的天然「橋頭堡」。原先分隔兩地的深圳河,而今化作小提琴的琴弦,兩岸琴弓交錯間,共譜創新協奏曲。

「河套就像個樞紐,香港科研、深圳製造、全球市場在這裏無縫銜接。」創冷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朱毅豪對此深有感觸。這家在香港孵化、扎根河套的企業,其創新技術已應用於香港紅磡體育館、旺角商場等場景,累計減碳達數百萬公斤。「到了深圳,我們發現除了建築領域,其他工業場景對降溫的需求同樣旺盛。」如今,創冷科技的技術正沿着「一帶一路」延伸。

作為第一批入駐河套的港校項目,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在長富金茂大廈布局了15間科研實驗室,推進重點科研項目。而在樓上的藍海灣孵化港,港科大雙創團隊在此研發應用產品。「樓下科研樓上創業」的模式吸引越來越多港科大團隊入駐。

截至目前,河套已集聚香港大學新型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智慧醫療機器人開放創新平台、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時空智能與可靠性數據分析理論研究項目等香港5所世界百強高校超10個科研平台,已形成我國首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等一批高水平產研成果,跨境「產學研用」跑出加速度。

作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發布後的首個「一區兩園」標誌性協同項目,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由位於深圳園區的「國際臨床試驗中心」和位於香港園區的「國際臨床試驗所」聯合組成,聯動此前落戶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形成「三中心一所」的生命健康產業戰略協同新格局,推動藥械審評、檢查、臨床試驗等規則與國際接軌。

距離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不到百米,就是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這是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也是河套首個享受深港兩地聯合評審、聯合支持獨特政策的科創園區。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園不到兩年,已吸引應科院科技研究(深圳)等60多家機構入駐。

河套深港跨境巴士。受訪者供圖

「硬聯通」全面鋪開 「軟聯通」加速落地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具有「一國兩制」下「一區兩園」的跨境、跨制度、國際化的特殊制度通道優勢,是大灣區協同創新「最佳試驗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布兩年來,河套加快建設、大膽創新,一條條「通道」變自然屏障為坦途,為深港科創引擎注入澎湃動能。

截至目前,河套已開通河套深圳園區至香港大學、香港科學園2條跨境巴士專線。坐落在河套的皇崗口岸重建工程進入收官衝刺階段,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新口岸通關模式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取代原有的「兩地兩檢」,市民在皇崗口岸只需一次上下車、一次排隊,即可完成深港兩地查驗手續。屆時,人員通關將更加便捷。

此外,「科匯通」的試點,海關總署印發相關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科研相關貨物「一線」高度便利、「二線」有效聯動、區內智慧化監管,河套發布全國首個服務科研機構的公共ERP系統……越來越順暢「過河」的不只是看得見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還有看不見的信息流、商流等。河套開展了全國首個數據跨境交易試點,累計完成跨境數據交易110筆、金額達3.34億元,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縣域改革案例」、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