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8月14日,深圳市海洋科技(大鵬新區南澳)創新測試平台揭牌,標誌着深圳首個集科研測試、成果轉化、生態保護於一體的開放式海洋試驗場正式投用!目前已面向全國涉海科研企業開放試驗預約,誠摯邀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前來實測。

今年4月以來,在深圳市海洋發展局的大力指導和大鵬新區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南澳辦事處數月攻堅,通過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等國內頂尖涉海科研機構,出台制度、升級硬件,全力推動海洋科技測試創新平台的建設,併發起成立深圳市海洋科技(大鵬新區南澳)講堂,進行科研成果展示、科技資訊交流、企業技術研討和科技成果轉化。

據悉,該平台位於畲嚇灣海域,是大鵬新區海洋綜合試驗場「一基地、多試驗區」的兩個開放式海域試驗區之一,屬於大鵬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一區範圍。該平台測試環境穩定,碼頭配套完善,測試能力全面。平台規劃有科普研學區、多功能平台及珊瑚區,具備開展海洋原位儀器、感知探測類設備、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裝備等水下、水面儀器裝備測試的能力,能為海洋裝備、海洋生物、智慧海洋等產業提供關鍵技術驗證與孵化服務,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動能。

該平台的建成,不僅有效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加速創新,也有助於加速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以及「技術研發—測試驗證—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還能夠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搭建起科研機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緊密合作橋樑。
下一步,南澳將以該平台為支點,持續優化海洋創新生態,吸引高端人才與項目集聚,重點推進「雙平台」建設。一是建立海洋經濟交流機制。聯合涉海科研院校、企業、機構,每季度舉辦一次「藍海對話」交流活動,建立「企業點題-專家解題-政府破題」的閉環機制。二是打造技術轉化服務平台。建設海洋裝備試驗基地,提供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全鏈條服務,確保原創成果「研得出、驗得準、用得好」,積極探索具有引領性和戰略性的海洋經濟新賽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