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領導人定於本周五(8月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會晤。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1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說,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晤將是一次「試探性會晤」,結果「或好或壞」,但相信雙方會進行「建設性對話」。
美俄宣布元首會晤後,美、俄、烏、歐等多方紛紛就俄烏和平進程表明態度、提出訴求。會晤尚未開啟,各方已暴露出諸多分歧。特朗普11日的這番話,也被認為似乎在有意降低外界對美俄領導人會晤結果的期待。
美歐堅持軍援烏克蘭
歐盟:制裁俄羅斯
當地時間8月11日,歐盟舉行臨時視頻會議,討論即將舉行的美俄會晤對歐盟可能產生的影響。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發表聲明稱,歐盟致力於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支持,並為烏克蘭的預算需求和加入歐盟的進程提供支持。
美國:歡迎歐洲買武器給烏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格雷厄姆當地時間8月10日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應該繼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但在福克斯新聞同一天播出的節目中,美國副總統萬斯表示,美國不願再直接出錢支持烏克蘭,不過歡迎歐洲國家繼續從美國購買武器提供給烏克蘭。
北約:繼續供武
北約秘書長呂特1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論俄美領導人會晤結果如何,北約都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呂特稱,北約致力於確保烏克蘭擁有繼續戰鬥所需的武器,在停火或和平談判到來之際處於有利的位置。
對此,俄羅斯外交部曾表示,北約國家向烏克蘭供應武器是「在玩火」,任何包含烏克蘭武器的物資都將成為俄羅斯的合法打擊目標。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也曾表示,西方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無助於俄烏談判取得成功,只會有消極效果。
從表面上看,美俄都在積極籌備此次即將舉行的會晤,都期望能夠達成一定成果。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會晤尚未正式開啟,各方分歧已暴露無遺。
歐洲力挺 烏克蘭能上桌嗎?
美俄商定在阿拉斯加會晤,會談的重點是實現烏克蘭長期和平的方案。但截至目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尚未收到與會邀請。
當地時間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俄領導人阿拉斯加會晤後,他希望「最終」安排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普京會晤,如有必要,可以舉行美俄烏領導人三方會晤。
美國常駐北約代表惠特克10日說,澤連斯基仍有可能參加15日的會晤,「最終決定將由特朗普作出」。特朗普11日在記者會上沒有排除澤連斯基參加會晤的可能性。
美國副總統萬斯當地時間10日表示,美方正協調安排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討論結束衝突事宜,並將保持與烏克蘭的對話渠道暢通。但他認為在普京與特朗普會晤前進行俄烏元首會面並不具有建設性。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強調,烏克蘭的和平之路必須由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多方共同確定,「缺乏烏克蘭參與的任何形式的解決方案都難以產生實際效果」。歐洲國家紛紛表態支持。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1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關於結束俄烏衝突的任何協議都必須將烏克蘭和歐盟考慮在內,因為這事關烏克蘭乃至整個歐洲的安全。
美國媒體分析,歐洲「擔心在美俄峰會上被邊緣化」,尤其擔心美方在俄烏領土問題上向俄「讓步」以尋求快速結束衝突。在這一背景下,歐洲力挺烏克蘭參與談判,以確保歐洲安全不會被美國作為籌碼。
邊打邊談成常態
一邊是美俄元首會晤在即,另一邊俄烏衝突前線戰事仍在繼續。邊打邊談似乎已經成為常態。
當地時間11日,俄國防部發布戰報稱,過去一天,俄軍繼續在蘇梅州、哈爾科夫州、頓涅茨克地區、扎波羅熱州等多個方向對烏軍展開打擊。無人機、導彈及炮兵部隊摧毀了烏軍遠程無人機集結點、彈藥庫,以及烏軍部隊和外國僱傭兵的臨時部署點。據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通報,過去一天,烏軍遠程無人機對位於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州的阿爾扎馬斯儀器製造廠實施了打擊。烏方表示,該製造廠是Kh-32和Kh-101巡航導彈關鍵組件的重要供應源。
此外,連日來俄境內多地都有無人機來襲的報告。10日,俄羅斯西北部科米共和國烏赫塔市政府宣布進入無人機威脅警戒狀態。這裏距離蘇梅地區超1700公里。這也是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軍首次襲擊俄羅斯科米共和國。
美「交換領土」方案受阻 和談前景黯淡
美國希望通過交換領土來實現停火。11日,特朗普在白宮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再次提及此事,稱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必須讓出領土才能結束烏克蘭衝突。
具體而言,美方方案希望烏軍主動撤出整個頓涅茨克地區,如此俄羅斯將控制整個頓巴斯;同時要求俄軍從扎波羅熱、赫爾松凍結戰線部分撤出,認為這樣能實現雙方平衡以達成停火。
然而,這一方案與俄羅斯此前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和訴求存在差距。而且烏克蘭一再表明不會割地求和,在領土主權問題上堅決不讓步,歐洲也支持烏方觀點。所以,就目前情況看,美國方案很難讓俄烏雙方配合,達成停火的可能性不大。
鑒於當前複雜且緊張的局勢,此次美俄元首會晤難以取得重大突破,原因涉及多方面複雜因素。
此前,特朗普一再對俄羅斯發出威脅,然而俄方未給予更多回應,甚至表現出不買賬的態度。在此背景下,此次會晤某種程度上可視為美方希望實現政策轉向、尋求軟着陸的一次嘗試。但美俄之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次會晤顯然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在談判參與方方面,也存在着諸多不確定性。烏克蘭能否參與談判仍是一個未知數。歐洲此前已被美國排除在談判進程之外,但從長遠和根本上看,若要徹底解決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和歐洲的立場與訴求不容忽視。也就是說,最終解決烏克蘭危機要照顧到各方利益,形成最終方案,而並非美國一味強推就可以實現停火、重建和平。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