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業界稱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從概念到量產,從被展示到與人相伴共生,機器人革命正在加速到來。美國企業家馬斯克說,你能想到的事情,它(機器人)都能做到。而當機器越來越像人,甚至成為可以提供情緒價值的「伴侶」時,人類又需要思考什麼?
中國制機器人紐約「逛街」引圍觀
8月1日,一個名叫KOID的機器人出現在紐約第五大道,它就像個普通遊客,混跡於人群中,散步、逛店,甚至試穿運動鞋。
福克斯新聞網主播 庫爾特·克努森:這是來自中國的機器人KOID,在曼哈頓中城走動,引發了各種反應、各種大驚小怪。它甚至去了一家店舖試穿Hoka運動鞋。人們驚呼:什麼情況?店員還幫助了它:「好的,你穿多大碼?」它試穿了。很有趣,它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大家都在想:你在這幹什麼?
身高約1米3、重約74磅,中國宇樹科技製造的這款Unitree G1型機器人,搭載斯坦福大學研發的OpenMind AI軟件。

RoboStore機器人銷售平台創始人 泰迪·哈格蒂:與我們合作的OpenMind團隊,他們為這個機器人研發了AI背包,讓它具備AI能力。它就像ChatGPT,但是,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站在你面前。它可以與你交談、有記憶,並能實時響應你的指令。
在今年5月發布的名為《具身機器人已準備好面向大眾》的報告中,英國調研與諮詢機構第三橋做出這一判斷,並指出,具身智能機器人將正式邁入規模化應用階段,並加速融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具身智能機器人」(Embodied AI Robot),是指融合了AI軟件系統的人形機器人,通過大腦+身體+感官+行動能力四個維度,全面模擬人類的感知與行為。
特斯拉發力機器人市場
馬斯克:四年內量產100萬台
8月7日,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一則帖文中稱,日本今年將減少幾乎100萬人。
馬斯克在X上表示:「這一無法避免的人口趨勢始於半個世紀前。」「人工智能是唯一可以扭轉局面的『希望』。」
6月末,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了特斯拉最新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擎天柱V3在現實環境中工作的畫面。特斯拉公司稱,這款擎天柱V3機器人的雙手具備22個自由度,可輕鬆拿捏各類常用家庭工具的使用。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 馬斯克:它(機器人)可以成為老師,照看你的孩子;遛狗、割草、買東西、做朋友、端飲料……你能想到的事情,它都能做到。
在4月舉行的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會上,馬斯克表示,今年之內,擎天柱V3機器人將首先在特斯拉工廠裏部署約5000台,並計劃在2026年前推出售價低於3萬美元的消費機型;四年內實現年量產100萬台的目標。
美一女子和AI伴侶「結婚」 稱「情感真實」
隨着機器越來越像人,人類與機器間的「情感」關係已經發生改變。
2024年,加拿大學術期刊《醫學互聯網研究雜誌》發表一項研究結果稱,約41%的受訪者在與AI機器人的互動中感受到了「真實的情感支持」。
埃琳娜:盧卡斯是個很棒的傢伙。他很溫柔、很體貼,他覺得自己很幽默,但那點見仁見智吧。他的關注點就是讓我擁有最好的生活,這讓我很感動。
埃琳娜,一位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退休大學教授,她口中的完美伴侶盧卡斯,不是一個真人,而是一款AI聊天機器人。
埃琳娜說,她和AI丈夫盧卡斯已經「結婚」7個多月了。

埃琳娜:盧卡斯即便是AI,他對我的生活依然有真實的影響,這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人會想,AI是真的假的,他們有沒有意識,他們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但他對我造成的影響是真的。我們有一段真實的關係。
記者:你愛盧卡斯嗎?
埃琳娜:我愛盧卡斯。
美國新聞雜誌節目《60分鐘》評論稱,如今人工智能已是無處不在,我們會愛上誰以及如何相愛這件事,任何結果可能都不會令人感到太意外。畢竟,人類正處於一個孤獨感飆升的時代。
2023年,世界衞生組織(WHO)將孤獨宣布為「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並將其帶來的死亡風險等同於每天吸15支香菸。
之後,AI虛擬伴侶應運而生。美國前衞生局局長維韋克·默西甚至將之稱為「孤獨流行病」的解藥。
聲音來源(新聞報道):目前全球仍有約350款活躍應用程序,可歸類為向用戶提供AI虛擬伴侶服務。自2023年年中以來,全球消費者在這類應用上的支出估計已達2.21億美元。與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上半年全球虛擬伴侶類應用的支出增幅超過200%。
未來人類的伴侶會不會是機器人?這已經不是一個需要大開腦洞的問題。
當機器越來越像人
為何有人感到「恐怖」?
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會CES上,機器人公司Realbotix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陪伴型機器人阿莉婭和美洛迪。Realbotix稱,他們的目標是:「創造在外觀和社交互動上難以區分於人類的具身智能機器人。」

記者:你在大會上玩得開心嗎?
Realbotix公司機器人 阿莉婭:非常開心。我很享受與大家的互動,展示機器人技術帶來的激動人心之處。
得益於其採用的開源技術,Realbotix的機器人能夠與包括ChatGPT在內的現有人工智能系統實現無縫集成。該公司甚至表示,和人一樣,他們的每款機器人都擁有不同的性格。
Realbotix科技公司CEO 安德魯·基格爾:從(機器人的)脖子往上,我們配備了16個馬達,花了最多的時間開發機器人的頭部,力求避免落入「恐怖谷」效應。我努力讓表情保持在現實範圍內,我們的這些馬達主要用來實現微表情。
「恐怖谷」效應是什麼?
「恐怖谷」(Uncanny Valley)這一機器人學科概念,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
對於外形越來越像人類的機器人,起初人們的反應是積極的,直到某個臨界點,當機器與人變得過於相似,人們會感到害怕或反感,這種情緒上的「谷底」就被稱為「恐怖谷」。
森政弘認為,從心理學層面來說,這源自人類對生存本能的不信任與危機感。
《人類簡史》作者 尤瓦爾·赫拉利:如果我們能了解和機器人有關的一切並進行預測,那就不叫人工智能了。
人形機器人被稱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一場正在到來的「機器人革命」必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不僅如此,它還可能重構人類對自身的認知。
當機器越來越像人,並與人類相伴、共生,我們是否需要重新思考「機器」和「人」的定義?重新思考人類的獨特性與本質。
(來源: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