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8月11日報道,經歷掌門易人的河南少林寺和白馬寺,印樂法師曾強調在實踐中堅持「抵禦商業化不良影響」少林寺功德箱擺放「免費三支香」 白馬寺茶舍內遊客可免費用茶。
印樂法師擔任河南登封少林寺住持,已有十日。其間,除了7月31日曾在寺內匆匆露面,未見關於他的更多消息。
人們對他的興趣連日來不曾減去。這位接掌少林寺的法師來自「華夏首剎」洛陽白馬寺,執掌白馬寺時秉承「農禪並重」理念,利用閑地耕種收穫,開挖掘機挖土的照片最近再度廣為流傳。
兩座千年古剎,相距50公里左右。8月上旬,記者探訪白馬寺發現,寺內整體風格較為樸素,基本沒有文創、餐飲等商業化設施。而來到少林寺,則能看到不少暑期遊客,大雄寶殿前清香免費,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有遊客感覺「商業化現象有所減少」。
印樂法師還會給少林寺帶來哪些變化,尚未可知。他的過往觀點和看法,卻有跡可循。記者另外多方獲悉,印樂法師曾強調佛教要保持傳統特色,在實踐中堅持「抵禦商業化不良影響」。有與印樂法師直接接觸過的受訪者認為,「這麼多年了,他所堅守的東西還是一樣的」。
少林寺迎新住持後
有遊客感覺最近景區商業化有所減少
7月29日下午,「少林寺官方網站」賬號發布消息,依據《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經少林寺兩序大眾民主評議贊成,並履行有關程序,禮請印樂法師任少林寺住持。
截至8月8日上午,該賬號暫無新的發文。而此前,這一官方公眾號更新頻繁,每月基本有15天以上都在發布動態。
「嵩山少林景區」官方賬號的一則公告也曾引發遊客關切。
7月27日晚,其公告稱,當前正值暑期旅遊旺季,少林景區遊客量持續攀升,為有效落實景區限流措施,切實保障遊客安全、提升遊覽體驗,自7月31日,少林景區將全面實行線上預約購票。景區暫停全價票、18歲以下游客線下購票服務,保留少量服務窗口為享受優免政策的遊客提供必要的線下服務。
然而,次日上午,上述賬號用補充公告進行了更正,表示因系統升級,少林景區原購票渠道不變。「由此給各位遊客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此外,這段時間,關於少林景區「免門票」的傳言流傳開來。多名登封本地人向記者證實,他們在網上聽說過「新住持上任,景區最近免費進」的消息。不過,景區工作人員隨即否認了這一毫無根據的說法。
8月5日,印樂法師擔任這座千年古剎的住持,整整一周。當日,記者探訪少林寺發現,雖然不是周末,但因為正值暑假,景區門口入口處排滿了隊。
大雄寶殿前,功德箱上擺放幾捆清香,還寫明「免費三支香」,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功德箱上有二維碼可自願布施,也有遊客隨喜幾元的香火錢。
在寺內的對外開放區域,幾乎很難見到僧人。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起居和處理寺院事務的場所,目前仍未對公眾開放。
此前有媒體報道,7月31日,印樂法師曾在寺內匆匆露面,並從側門圍擋進入方丈室。8月5日,記者在現場並未見到印樂法師出現。寺內有些出入口標明「遊客止步」,還有工作人員看守,對想一探究竟的好奇遊客進行勸離。
有遊客告訴記者,感覺最近景區的商業化有所減少。他提到,之前收費項目較多,比如請炷香超過800元,「現在一些項目取消收費了」。
也有遊客認為,相比其他一些寺廟,景區商業化味道依然不減。記者在少林武術館區域看到,武術表演是免費的,但周邊的商業氛圍較濃,衣服帽子印上「少林」字樣成為「少林特產」,有的售賣少林中草藥香囊、少林達摩膏、少林風濕膏,有的商家售賣祈福牌,還有商家向遊客宣傳AI製作「少林映像」。
「華夏首剎」白馬寺
整體風格較為樸素,基本無文創、餐飲等商業化設施
接掌少林寺的印樂法師來自「華夏首剎」白馬寺,兩地之間距離50公里左右。這座位於河南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的古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印樂法師出生於1966年,1982年在桐柏山象鼻子禮海勃法師剃度出家,1983年9月赴南京棲霞寺受具足戒;後在中國佛學院棲霞寺僧伽培訓班學習,1986年在中國佛學院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南省佛教協會工作,後任河南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副會長。2003年10月,受河南省佛教協會委派,印樂法師到洛陽白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1日,洛陽白馬寺舉行方丈升座慶典法會,印樂法師榮膺洛陽白馬寺方丈。
執掌白馬寺約20年,印樂法師秉承「農禪並重」理念,每年都會利用寺院閑置的土地種一些農作物。比較出名的是黃豆。曾有商家看中了這些黃豆的牌子,想高價收購,但都被拒絕了。按照慣例,這些由僧人們自耕自種的黃豆除滿足寺院日常生活所需,大多被送到敬老院、孤兒院,餘下的分裝成小袋作為結緣禮物,送給前來參觀、上香的信眾與遊客。
印樂法師還曾被遊客拍攝到開挖掘機挖土的照片,被評價「這位方丈不一般」。實際上,此類「接地氣」的畫面可不稀奇。2018年6月1日,白馬寺僧俗大眾在印樂法師的帶領下,齊心合力、分工協作,對160畝小麥進行收割,並於6月3日下午,將晾曬的12萬斤小麥裝袋入庫。當時,白馬寺公布了20多張相關照片。
「農禪就是融禪於農,以農悟禪。它重在自給自足,在勞動中增強體魄,在禪修中增長智慧。」白馬寺官方賬號這樣解釋。
一些網友曾評價,白馬寺「商業化不是很強」,對遊客的着裝也有基本要求。記者查詢發現,在購票前,白馬寺景區就彈出提醒稱,穿着應樸素且得體,莊重不暴露。
8月6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白馬寺內整體風格較為樸素,基本沒有文創、餐飲等商業化設施。寺內開有茶舍,遊客可免費用茶,此外多處功德箱上未見貼二維碼。
記者留意到,雖然寺內遊客眾多,但仍有幽靜之處,很多小塊閑地種着玉米。一處通往農田的道路旁立着「遊客止步」的木牌。有義工向記者表示,目前遊客無法進入農田參觀,據她了解,今年種了瓜菜、紅薯之類。另有義工透露,農田裏還有果樹。
一位居士告訴記者,白馬寺多年來利用閑地種花、種菜等,「不讓空地閑着」,之前確實種過豆子,收過紅薯。他指了指附近的一片玉米,說是一個多月前種下的。
他人眼中的印樂法師
「說話很和氣」,「確實是非常低調的人」
上述居士稱,此前他見過印樂法師,法師性格很好,平時打招呼「說話很和氣」。
不少遊客近期也在網上分享遇到印樂法師的情景。一位遊客向記者介紹,他是去年底在白馬寺偶遇印樂,還拍下了印樂的背影。「當地的講解給我講了很多印樂法師的事情,對其有很高的評價。」
中國佛學院官網2009年5月發布的《我院09屆畢業考察參學團一行參訪中國第一寺——洛陽白馬寺》文章曾提到,印樂傳授了當一個好和尚和當一個好方丈的「秘笈」,首先是要低調做人,即從基層做起,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件事。
河南的資深媒體人王誠(化名)曾在十幾年前採訪過印樂法師。他提到,印樂法師確實是非常低調的人,以至於他早已忘記曾經做過採訪報道。「如果印樂時不時曝出什麼新聞,我肯定不會記不起來他。」
王誠向記者回憶道,那時候他打電話給印樂,印樂似乎不願接受採訪,於是他趕到白馬寺,「我說已經在門口等你了」,這樣印樂才答應。在他的印象中,印樂很年輕,說話比較坦誠,對於白馬寺如何發展,聊了很多具體的內容。
和印樂法師有過直接接觸的美國漢學家、作家比爾·波特,在他的遊歷著作《禪的行囊》中,曾描述兩人相見的細節。那是2006年,比爾·波特在白馬寺客堂旁「一間寬敞的房間」見到了印樂,寒暄之後,印樂打開一包鐵觀音,開始沏功夫茶。比爾·波特筆下,印樂為人隨和。他問印樂,五台山一位方丈的口音能聽懂多少。印樂會心大笑:語速慢、句子不長的時候基本能聽懂。
比爾·波特還描述了印樂的認真之處。當時,印樂告訴他,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了,環境問題一度被忽視,不過現在已經開始重視。比爾·波特在書中說,當時印樂已經是「事務非常繁忙」的僧人,他們的交談沒有持續太久。記者查詢資料獲悉,那幾年,印樂忙碌的事情很多,其中一項便是白馬寺的擴建。
按照規劃,其時白馬寺西邊計劃建國際佛殿薈萃苑,將一些佛教國家有代表性的殿宇集於一區,突出佛教國際性。「這次擴建,是新中國成立後,白馬寺第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印樂法師當年接受採訪時這樣表示。
如今,在白馬寺景區,遊客可以欣賞到具有異域風情的印度佛殿苑、泰國佛殿苑和緬甸佛塔苑。這些工程都是在印樂法師任內完工。例如,2006年4月印度佛殿破土動工,經過數十個月的精心施工,於2010年舉行盛大的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緬甸佛塔苑2012年工程奠基,2014年6月工程竣工。
2013年,由於在中泰、中緬佛教交流中的突出貢獻,印樂法師被授予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以及緬甸政府年度宗教勳章。
商業版圖與保持傳統
印樂法師曾稱「無論如何發展,寺院特色永遠是第一位」
多年來,少林寺的商業版圖引人注目,業務橫跨文化、餐飲、藥品、服飾等領域,並且註冊多個公司和商標。記者此前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中國商標網發現,從1997年至2020年9月17日,嵩山少林寺共申請了666個商標,圍繞商標做了全方位布局。
7月31日,印樂法師曾在寺內匆匆露面,此後未見更多公開消息。同日,記者從少林寺管理處獲悉,印樂法師正在開展相關事務,「目前少林寺工作一切正常」。
8月7日,對於少林寺近日動向,記者聯繫了多位寺內僧人。然而他們均婉拒回應,多數給出的理由是「人在外地,不了解情況」。
印樂還會給少林寺帶來哪些變化,尚未可知。他的過往觀點和看法,倒是有跡可循。
十幾年前,印樂法師向王誠強調,白馬寺無論如何發展,寺院特色永遠是第一位,即便擴建了,白馬寺也不會大打「經濟牌」,把負擔轉嫁到遊客身上。「白馬寺到現在還沒有申請一個商標,也沒有申請的打算。」印樂還說,白馬寺需要發展,但不管發展到何時,佛教都要保持傳統特色。
回過頭來看,王誠覺得,印樂法師當年的很多做法已經和別人不同,且初心未變,「當時他所說的,就是他真正所想的。這麼多年了,他所堅守的東西還是一樣的」。
2022年,印樂法師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佛教教務和教風監督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發文,談如何繼承佛教優良傳統、致力文化寺院建設。結合多年實踐,印樂法師提到,白馬寺一直秉承「保持傳統、維護清凈」的理念,堅決抵禦商業化不良影響。「在寺院內部,除流通正規的佛教用品外,不設置任何商業區,不進行任何商業開發活動。」
在落實從嚴治教方面,依照《百丈清規》確立僧團管理制度。在信仰上,正信正行,深入經藏,勤修六度,堅守叢林清規;在理念上,保持傳統,維護清凈,發揚農禪宗風,僧眾堅持自耕自種、自給自足,從中修禪悟道。
他還提到依據叢林規約規範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規範執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以及各級佛教團體制定的關於人員、財務、資產、會計、治安、消防、文物保護等管理制度。其中,關於「錢」,要求依法加強寺院財務管理,以會計法為準繩,嚴格實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健全財務管理機構,收入及時入賬,做到日結月清;嚴格執行宗教場所財務收支「月公示、年審計」制度,寺院的財務收支每月都會在客堂公示,年度財務狀況始終堅持專業機構審計制度。
而這些理念和規範,正如印樂法師所說,是為了保持寺院的本真和初心:清凈莊嚴,凈化人心,導人向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