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8月9日,第二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深圳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幕。ROBOCON賽事是新工科和卓越工程師教育最早的探索者,賽事任務難度高、技術綜合性強,已經成為國內高校公認技術挑戰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大學生機器人賽事,是展現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工程實踐水平與團隊協作精神的頂級舞台。本屆大賽匯聚來自全國的33所高校、76支隊伍、1200餘名選手同台競技。
豐富賽項展現機器人技術多樣性
本屆賽事設有「飛身上籃」、「仿生足式」、「機器人排球」三大賽項,分設飛身上籃競技賽、飛身上籃運球賽、飛身上籃投籃賽、仿生足式機器人競速賽、仿生足式機器人障礙賽、仿生足式機器人越野賽和機器人排球挑戰賽七個小賽項。賽事充分展現了機器人技術的多樣性與創新性。
「飛身上籃」機器人籃球競技賽中,紅藍兩隊需各憑兩台機器人展開攻防對決,投籃、扣籃、傳球協作間,考驗的是運動控制精度與團隊戰術配合,扣籃7分的高分設置更激發選手突破技術極限;仿生足式機器人挑戰賽則直擊全地形移動難題,室內競速的敏捷、障礙跨越的靈活、室外越野的堅韌,全方位展現足式機器人在環境適應、智能決策上的創新突破;機器人排球挑戰賽則以「協作」為關鍵詞,兩台機器人需精準完成發球、墊球、傳球,每一次球的往復都是對機械結構設計與智能感知技術的雙重檢驗。
從技術維度看,三大賽項均需綜合應用機械製圖、電子電路、自動控制、計算機編程等多門學科知識,既是對高校工科教育成果的集中檢閱,更是年輕工程師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試金石」。
從賽場到產業的人才培育閉環 優秀團隊有機會進入百億政府訂單池
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自2002年舉辦以來,已為我國機器人產業輸送了數萬名卓越工程師與創業人才,成為新工科教育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重要載體。
賽事任務難度高、技術綜合性強,參賽隊需要在十個月內完成機器人的設計、製作、調試、改進、訓練,直至在賽場上展示成果,經歷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在這裏,學生需要組成跨學科、跨專業的項目團隊,除了進行機器人技術開發,還需要完成進度控制、物資管理、財務、宣傳等項目管理任務,對培養學生的複雜工程認知、系統思維、團隊協作、項目管理等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屆大賽不僅是技術競技的舞台,更是產學研融合的紐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本地高校全程參與賽事保障,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進行賽事運營,龍崗區人工智能(機器人)署聯動轄區企業開設「技術對接通道」,賽後優秀團隊將有機會享受100億元政府訂單池、分布式算力網絡等資源支持,實現從「賽場創新」到「產業落地」的無縫銜接。
作為全國首個設立政府直屬人工智能(機器人)署的城區,深圳龍崗正以「All in AI」戰略構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集聚600餘家人工智能全產業鏈企業,2024年產業集群增加值達40.52億元。此次承辦ROBOCON,正是龍崗打通「賽事-人才-產業」鏈路的關鍵舉措——通過賽事吸引全國高校創新力量,依託機器人6S店、具身智能示範街區等場景資源,推動優秀技術成果在龍崗落地轉化,同時為產業儲備青年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