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科技賦能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期)發布,為港澳青年相關科研項目在全運會技術落地提供了『絕佳舞台』。」香港國際青年創客聯盟執行主席兼廣東辦事處主任黃敏今天(8日)在廣州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香港青年代表,看到這份科技賦能全運的場景清單,我最直接的感受是,這是實實在在的機會。港澳青年在機器人服務、元宇宙、AI技術這些領域有不少想法,而清單裏的機器人矩陣、元宇宙全運村、高精度運動捕捉這些場景,正好能讓這些技術在賽事裏『真刀真槍』試一把。這樣的孵化-落地鏈條,能幫青年團隊對接需求,讓技術從想法變成賽場裏的實用成果。」
黃敏表示:「香港科技大學一個博士團隊研究的無人駕駛項目,疫情期間在深圳運用得很好,我覺得該團隊項目可以在全運會落地賦能;同時還有無人接駁車、無人巡邏車及配送車等,均可大大地減少人工成本,助力全運會。」她說,香港國際青年創客聯盟願意當「技術紅娘」,接下來將與港澳科創團隊對接,讓他們更深入地參與到全運會進程中,爭取更多科研成果在全運會落地。

全運會可成為港澳青年科創項目的試驗場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秦海鷗指出,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將成為檢驗大灣區協同創新能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城市智慧化轉型的「超級應用場景」。而「超級應用場景」的複雜性、高併發性、高可靠性,加上人工智能、大數據、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集成應用,為科技企業提供「練兵場」和「展示台」。他認為,全運會可成為港澳青年科創項目的試驗場,將前沿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與全運場景需求碰撞,共同探索科技賦能新路徑。
廣東師大維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家夏吉喆表示:「看到科技賦能全運場景清單,我們科技企業最直觀的感受是,這是一份『接地氣、能落地、有後勁』的需求藍圖;更讓企業振奮的是『賽後留產業』的閉環設計。」他稱,賽時該企業將聚焦數字孿生時空智能技術服務,實現對場館內人流密度、設施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為賽事組織方提供智能調度決策,服務於賽事保障與群眾體驗。賽後,相關技術可直接服務於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智慧城市建設,真正讓技術從賽場走進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