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意大利政府周三(8月6日)批准興建一條備受爭議的大橋,連接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島,預計落成後將成為全球最長的懸索橋。
意大利政府早於1960年代末已推動過建橋計劃,希望藉此開發經濟相對落後的意大利南部。經過多年醞釀後,政府周三最終批准該項目。大橋全長3.7公里,主跨達3.3公里,橋面設有雙軌鐵路及6條行車線,預計每小時可讓6,000架次汽車及每日200班火車通過,過海時間比渡輪大幅減少。據建築公司估計,項目或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這座橋連接西西里島的墨西拿與卡拉布里亞的維拉聖喬瓦尼,耗資135億歐元(約1,200億港元),將於明年動工,預計2032年至2033年完工。
有聲音質疑在地震帶建設大橋可能浪費資金,並造成景觀破壞。環保協會近日也向歐盟作出投訴,指工程存在嚴重的破壞環境風險。但支持者認為大橋計劃有助發展較貧窮的意大利南部經濟。
稱作為國防規劃一環
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的意大利,承諾10年之內將年度國防開支增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其中1.5%將用於戰略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將大橋項目納入國防開支計劃,強調其在地中海的戰略價值,並稱意大利南部是重要的北約基地,大橋將在國防安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必要時可作軍民兩用,例如供北約士兵及軍備通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