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楊奕霞、實習記者 師穎欣)當前電詐犯罪多發高發,境外詐騙窩點和平台隱蔽性、偽裝性更強,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據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會消息,今年以來山東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三年行動,應用大模型技術,強化變種話術分析應對,精準溯源阻斷,依託大數據分析,對高發區域、高危行業和重點群體開展風險研判;發布建全維度信息流預警模型,實施「境外來電保護」「屏蔽短訊」等一系列無感化保護措施,反詐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山東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召集人戚思宇介紹稱,山東省今年持續提升電訊大數據智能分析效能,搭建14類和128個文本模型,日均攔截詐騙電話3.17萬個、短訊4.56萬條,與省內31家銀行搭建聯動模型801個。整合海量數據,利用Deepseek大模型深化分析穿透,攔截線下「兩金」(現金和黃金)交付,日均避免損失15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未來,山東將持續健全跨行業風險信息快速共享和聯動處置機制,實時關注大額取現等異常行為,同步對取款人開展核查和數據共享,並圍繞涉詐APP、域名、IP地址等建立動態黑名單數據庫,針對黑灰產規律特點,還將通過數據建模刻畫團夥組織架構,研判分析犯罪嫌疑人。
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孟強表示:「沒有海外關係情況下,接到境外來電,幾乎都是詐騙電話!」據孟強介紹,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已對手機上境外來電進行閃信彈窗提醒,以便甄別號碼來源、提高警惕。他還提到,隨着手機反詐舉措的深化,詐騙分子夥同國內幫兇偷偷在酒店、寫字樓、小區等樓內分線箱架設「VOIP」設備,從境外通過該設備盜用單位或家裏線路撥打詐騙電話,提醒廣大民眾關注單位或小區有無不明設備,話費是否有異常。下一步,將積極運用AI、大模型進行技術反制,提升反詐高科技手段能力,以及開展「實名制治理」專項行動,嚴控異常入網,推進斷卡精準化。
山東省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總隊長靖濤提醒廣大民眾,「當前電詐犯罪手段呈現出技術智能化、模式複合化、對象精準化等特點」,靖濤介紹了兩種新型詐騙方式:「寄遞現金黃金騙局」要求取現或購買黃金、購物卡等財物,並通過各種方式轉交陌生人,「線上詐騙+線下洗錢」規避資金監管和偵查打擊;還有「電詐工具人」,利用多種手段如誘使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架設GOIP等涉詐設備、引導群眾開辦和租售自己的銀行卡、手機卡等,利誘矇騙普通群眾淪為「幫兇」。他呼籲廣大群眾,不要輕信非正規渠道推薦的投資理財項目,不要因好奇或貪利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拒絕出租、出售、出借銀行卡和手機卡,守住個人信息和賬戶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