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1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2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3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4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5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6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7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8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9 / 9
香港青少年在甘肅省金昌火星1號基地感受中國航天發展實力(記者郭濤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香港文匯網記者郭濤 甘肅報道)8月3日,「相約如意甘肅·厚植愛國情懷」第二屆香港青少年國情研學活動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火星1號基地。來自香港的青少年學子們在這片模擬火星環境的「太空家園」中,沉浸式體驗航天科技魅力,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發展的硬核實力,為此次甘肅研學之旅增添了一抹「星際色彩」。據介紹,火星1號基地依託金昌戈壁地貌、紅色岩體等與火星高度相似的自然條件,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築仿製、科幻造境等方式,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及30餘項沉浸式體驗項目,構建起集文旅、研學、探索於一體的多元「火星生活場景」,是國內首個沉浸式火星主題實景基地。香港青年們從「東方紅一號」衛星仿真模型,到北斗系統的全球組網,再到火星探測任務的突破,在互動體驗中串聯起中國航天的發展脈絡。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