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實習生 張媛媛 河南報道)以「深化中歐醫療合作,共創健康產業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在鄭州航空港啟幕。來自中歐醫療領域的100多名政企代表齊聚「空中絲綢之路」先導區,共探產業創新與跨境協作新路徑。記者採訪多名跨國醫療企業代表了解到,跨國醫療企業長期看好中國市場,尤其是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產業鏈,是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獨特優勢,未來希望能夠真正的做到「在中國、為中國」,推動更多本土化項目在中國落地生根。

圓桌討論。(記者劉蕊攝)

丹麥AMBU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高鐵山作為醫療行業的資深人士,坦言自己是河南的「常客」,卻是第一次來到鄭州航空港。「昨天下午抵達後,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鄭州航空港規劃非常整齊,綠化非常好,環境非常優美。」他特別提到,昨晚與業界同行交流時了解到,鄭州航空港的醫療產業園已有非常多的項目在孵化和成長,這讓他對這片產業熱土充滿期待。

「這裏的產業活力和發展潛力,值得外資企業重點關注。」高鐵山表示,「丹麥Ambu公司,在中國市場已經深耕20多年,未來希望能夠真正的做到『在中國、為中國』,推動更多本土化項目在中國落地生根。」高鐵山說。

2025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記者劉蕊攝)

談及此次交流會,高鐵山最希望深入了解兩大方向:一是國家層面在外資企業市場准入方面的政策變化與支持力度;二是外資企業如何更敏捷地適應中國市場的政策、市場及客戶需求變化,攜手本土合作夥伴共同推進產品與服務的創新。高鐵山在回應「跨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時明確表示,中國市場對跨國醫療企業而言,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產業鏈,是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獨特優勢,這為跨國企業提供了持續深耕的底氣。」

近年來,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在鄭州航空港這片投資熱土上正加速成形,其中,國際化的醫療產業園是其重要載體。本次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旨在搭建跨國企業與本地產業生態的深度對接平台,推動創新合作與項目落地。Ambu公司作為全球一次性內窺鏡等醫療器械領域的領導者,其對中國市場的持續投入和對本土化創新的重視,反映了國際醫療巨頭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新趨勢。

中歐國際醫療合作產業園揭牌。(記者劉蕊攝)

華潤醫藥商業集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王興凱結合與跨國企業的合作案例指出,產品優勢和市場先機是跨國企業在華競爭的核心競爭力,而要將這種優勢轉化為持續增長,離不開與本土資源的深度融合。亞都醫療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正男進一步補充,與優質跨國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鍵在於四點:市場需求與醫保政策的良性互動、中國製造業的完備產業鏈、區域性政策支持的高效性,以及長期合作建立的互信基礎。他特別提到,「原材料2小時左右到位的響應速度,讓中國產業鏈形成了獨特競爭力,這也是吸引跨國企業的重要因素。」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中國醫療創新產業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突破」轉型,這一過程中,需要企業、資本和政策多方協同,共同構建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而跨國企業的深度參與,將為這一轉型注入重要動力。

鄭州航空港作為全國唯一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以「科技創新+制度型開放」雙輪驅動醫療產業發展。這裏集聚了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河南省中醫藥科學院高能級創新平台,落地了中原納米酶、中原細胞和免疫治療等5家省級實驗室、12個臨床研究所,還匯聚了河南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鄭大一附院、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等醫療資源。截至目前,中原醫學科學城簽約重點項目88個,吸引264家生物醫藥企業落地,全國醫藥工業百強覆蓋率超30%,碧迪、飛利浦、瑞思邁等跨國企業與國藥、華潤等央企全線入駐。

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記者劉蕊攝)

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舉辦此次中歐國際醫療產業合作交流會,就是要匯聚全球智慧與資源,共同探索中歐醫療產業合作發展新路徑。「也希望藉此機會,鄭州航空港能與更多跨國醫療企業建立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學創新策源地、世界級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地,打造『全球研發、港區轉化』的創新生態。」該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