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結業儀式大合影。(記者黃慧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黃慧)7月29日,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結業儀式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舉行。江西省委宣傳部對外傳播處處長曹英華,贛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少剛,安遠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文丙;「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採訪團」副團長、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主任王逍出席結業儀式。

江西是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既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千古讚譽,又有井岡山星火燎原的革命壯舉。此次,同學們在8天時間內,輾轉南昌、萍鄉、吉安、贛州四個城市,採訪涉及新質生產力、鄉村振興、非遺傳承、生態文旅、紅色教育等多個領域,行程豐富緊張,可謂「天天吃新聞大餐」。

曹英華:願贛港情誼長存 歡迎學子們常回江西

江西省委宣傳部對外傳播處處長曹英華。(記者黃慧 攝)

曹英華表示,2025年,東江水供港迎來六十周年。今天,我們齊聚東江源頭——安遠三百山舉行結業儀式,這是一次飲水思源、鑒往知來、接續傳承的深情儀式。

江西不僅有好山好水好故事,更有60年從未斷流的手足深情。曹英華向同學們送上三點祝願:做贛港合作的「連心橋」,讓今日所見所感,化為促進人文經貿往來的種子;做中國故事的「代言人」,以專業、客觀、青春的筆觸,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做知行合一的「行動派」,傳承范長江先生「腳底板下出新聞」的精神,永葆求索之心。同時,願贛港情誼長存,歡迎學子們常回江西看看,這片紅土聖地永遠歡迎學子們。

李少剛:傳播贛港故事新起點 冀贛州名片輝映香江

贛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少剛。(記者黃慧 攝)

李少剛在致辭時表示,在東江水供港60周年這一意義非凡的時刻,我們相聚安遠東江源頭,為「范長江行動·江西行」畫上圓滿句號。「同學們,當你們在三百山凝視鐫刻着『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的護源石,你們觸摸到的,是贛港情深的厚重底色,更是融入血脈的家國大義。60年來,東江清泉穿越群山,滋養香江,累計超300億立方米,成為香港的生命線,六十年甘甜如初。這背後,是贛南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無言堅守,安遠全域生態保護,龔隆壽四十年巡山護林,尋烏礦山變青山的執着修復……」

李少剛認為,結業是傳播贛港故事的新起點。衷心期望學子們以范長江「記者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為燈,通過學子們的筆端與鏡頭,讓贛州的紅色故都、客家搖籃、世界橙鄉的城市名片輝映香江、閃耀世界。

王逍:感謝江西暖心安排 願江西機遇被香港看見

「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採訪團」副團長、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主任王逍。(記者黃慧 攝)

王逍代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向精心組織、暖心安排本次活動的江西省委宣傳部、沿線各地宣傳部,以及一路陪伴採訪團的各位媒體同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

王逍表示,七天前,同學們懷着對新聞理想的熾熱追求相聚於南昌;今日,我們帶着贛鄱大地的深厚饋贈在此話別。今日的結業並非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希望學子們做贛港合作的搭建者,以專業素養破除認知壁壘,讓更多香港同胞看見江西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做真相與希望的守護者,在信息紛雜的時代,堅守以范長江為榜樣的職業標桿;做新時代的記錄者,用青春之筆書寫民族復興的壯闊篇章。

在結業儀式上,曹英華、李少剛、劉文丙共同為學子們頒發結業證書。

安遠話你知 灣區後花園

「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結業證書頒發現場。(記者黃慧 攝)

安遠縣位於江西省南部,是千年古邑,因境內有安遠水而得名。這裏有粵港澳大灣區進入江西的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百山,有全國最大的客家方形圍屋東生圍,有獨具特色的星空房車主題酒店,有非常罕見的水火同源富硒溫泉群,有賞心悅目的贛南採茶戲,有中國最美鄉村公路。

「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西行」結業證書頒發現場。(記者黃慧 攝)

安遠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文丙介紹,安遠已成為灣區民眾休閒康養度假、灣區綠色產業轉移的「後花園」。近年來,安遠大力實施「融入灣區發展,精雕東江翡翠」發展戰略,灣區遊客佔遊客總量的比重超過40%,灣區項目佔簽約引進項目的70%左右。灣區人民認養臍橙樹3000餘株,成功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0個,每年有大量贛南臍橙、綠色蔬菜、富硒大米銷往灣區,安遠已成為大灣區的「水缸子」「果園子」「菜籃子」「米袋子」。

江西學子:與香港學子同行 重新認識家鄉

南昌大學學生張子淳。(記者黃慧 攝)

南昌大學學生張子淳代表江西傳媒學子發言。她說,本以為自己足夠熟悉江西,但在與香港同學們同行的八天,讓她重新認識了這片土地。「當武功山的雲霧漫過肩頭,你們(香港同學,下同)舉起相機記錄雲海翻湧的瞬間,讓我看見家鄉生態之美的另一種表達;在江鈴新能源車間,你們圍着機械臂追問技術細節的樣子,讓我真切感受到老區創新活力正在被更多人看見。從安源工運紀念館的老照片到萍鄉儺舞的彩色面具,從三百山的東江水到林恩茶場的滿園清香,這些我從小熟知的場景,因為有了你們的視角,突然變得格外鮮活。」

令張子淳印象深刻的是,當她站在「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聽香港同學們說起東江水對香港的意義,「我更清晰地意識到,贛港兩地早已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你們用鏡頭記錄江西的每一份努力,我們用鄉音講述家鄉的每一段故事,這種雙向的奔赴,正是對范長江先生『記者永遠在路上』的最好傳承。」

張子淳祝願贛港學子們無論未來身在何方,都記得曾一起走過的江西路,記得這份跨越贛港的同窗情。

香港學子:見東江之源 深悟飲水思源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黃逸飛。江西傳真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黃逸飛說,香港自來水龍頭流出汩汩東江水,今次終於在安遠見到了清澈之源,讓香港學生們更加體會到飲水思源的道理 。

黃逸飛說,在這片有着光榮革命歷史的厚重土地,我們得以在一次次參訪中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西畫卷。「我們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看到了飄揚的軍旗,見到了紅領巾講解員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安源,我們了解到了紅領巾的光榮來源,臨摹着路礦工人不屈的反抗背影;我們在武功山上流下汗水,在上慄的煙火下留下歡笑;平常只在湯鍋裏見到的烏雞,這回在泰和見到了長着雪白羽毛的模樣。」

黃逸飛稱,更難能可貴的是,香港學子們結識了一群優秀、真誠、可愛的江西學子們。他們既是益友,更是良師,大家在交流中獲益良多。

黃逸飛期待,明年「范長江行動·江西行」行程站點中增加井岡山,他想去了解更多面的江西。

香港學子感言

暨南大學 施宏咪

江西之行落幕,山水間藏着太多驚喜。武功山那段路,實在費了些腳力,埋頭爬坡時,倒錯過了不少風光。但當到達山頂時,暮然回首一片陽光明媚風景正好,山頂的風吹得人豁然開朗,旅途上的顛簸都變得有意義起來了。江西的風味美食和山水人情都獨到自然,讓人感到無比的愜意。穿越山水、走進企業,贛港同學們之間無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共同創作中取得經驗,在互相幫助中收穫友誼。這趟旅程讓我在江西留下了不少更深的期待與念想,已在盼望下次再來細品時的無限滋味。

香港教育大學 嚴鈺儀

香港教育大學學生嚴鈺儀。江西傳真

讓我尤為動容的還是江西學子與編輯的專業能力與精神。我不會忘記每一個在深夜、在大巴上,用盡一切心力修改稿件細節的人。在我們尚在與高強度實踐節奏帶來的疲累作鬥爭的間隙,竟有人背負着遠超想像的「隱形重擔」,我不得不佩服這樣的毅力與精神,也讓我對記者的工作有了更深刻更特別的了解。

國立台灣大學 陳詩琦

本次行程獨具匠心,特別是武功山之行乃對意志力的極致鍛煉。當我們拖着酸痛的雙腿,採訪當地企業時,我深刻體會到精神力量超越肉體極限的寶貴經驗,這是在校園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獲得的。

香港中文大學 劉均瑤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劉均瑤。江西傳真

此次江西行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這不簡簡單單是一個旅行,而是一次充滿挑戰的記者體驗。第一次來到江西,我見到了很多獨特又美麗的風景,很多充滿創新性的企業,也有很多身上有着各種各樣故事的人。更難得是,在這個行程中,遇到了很多共振的朋友,在困難時可以互相幫助,在歡樂時可以彼此分享,這讓我在畢業之際,再一次體會到屬於學生時代獨有的夏天。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