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嘯天」犬自動巡檢、氫能應急電源車可持續供電6小時、「急救包」為電力設備「心臟復甦」……隨着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百日倒計時將近,大量後勤保障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電力、氣象、倉儲物流等多個賽事保障部門,發現大量國產創新「黑科技」正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護航着賽事的籌備和運行。
「這裏就是主場館之一廣東奧體中心的完整供電鏈路,可以直接查看鏈路上具體設備的狀態和信息。」在廣州供電局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大廳,工作人員正通過數字電網系統在線監測電網情況,這裏也是廣州十五運保供電指揮中心所在地。數字電網系統中專門搭建的十五運保供電設備駕駛艙,開發狀態監測與評價系統、防災減災預警預報系統,可供電力人員全面掌握保供電設備的實時狀態、供電鏈路最新情況以及供電場所的氣象情況等,及時開展維護管理。
為保障十五運期間廣州市區電力可靠、綠色供應,廣州供電局投入運用了近年來一系列創新技術成果。譬如針對總報裝負荷超過10,000千瓦的開幕式活動,首創性地採用「市電(綠電)與儲能主供,柴發備供」模式;將領先全球的252千伏單斷口真空環保斷路器,應用於面向十五運保供電的重點變電站,保障核心區域的相關體育場館、接待酒店的電力供應;投入內地首台基於固態儲氫技術的氫能應急電源車,可在200千瓦額定功率下持續發電6小時,並已經在兩場十五運U16女足賽事中開展保供電服務等。

降溫衣築「清涼防線」
另外,電力的穩定供應對十五運會的場館和設施至關重要,自動化巡檢則成為關鍵,四足機器人「嘯天」應運而生。
它配備了激光雷達、熱成像、聲成像等多維傳感器,能夠對電力線路、變電站等設備進行全天候巡檢,實時監測溫度、氣體濃度等關鍵數據,並通過智能分析系統預測潛在的故障問題。「它可以替代一天6人次的人工需求,大大減少了人工巡檢的安全風險。」而針對電力人員仍需在戶外開展保供電工作,則有專門研發的智能可穿戴式降溫衣,築起「清涼防線」。
系列裝置保電壓穩定
由於十五運會這種重大賽事中的精密設備、自動化設備等對電壓比較敏感,短暫的電壓跌落都可能造成設備停運。南方電網廣東廣州電力科學研究院(下稱廣州電科院)自主研製了自動電壓控制器AVC、台區綜合補償裝置等系列電能質量治理裝置,保障各類敏感用電設備遇到擾動時還能維持電壓穩定,確保用電設備正常運行。
廣州電科院工程師謝堅偉介紹,其中AVC可以快速監測電壓的突然跌落,然後迅速利用裝置內的「急救包」(超級電容組)釋放儲備電能,使電壓恢復到正常值,就像給電力設備進行一次「心臟復甦」,而台區綜合補償裝置則像「全科醫生」,可以讓線路中的電流分配均衡、電壓穩定等。
一系列的國產創新電力「黑科技」的上馬應用,不僅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電網的可靠性以及新型儲能的先進性,也象徵着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十五運會正逐漸臨近。
全運電力保障「科技天團」
【四足機器人「嘯天」】專注於場館內電力線路的全天候自動化巡視與故障預測,配備激光雷達、熱成像、聲成像等多維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氣體濃度等關鍵數據,並通過智能分析系統預測潛在的故障問題。

【252千伏單斷口滅弧室】在國際上首次將滅弧室額定電壓提升到252kV,並率先進入實用化階段,十五運期間可為廣州骨幹變電站提供清潔、綠色、可靠的電力,保障相關體育場館、接待酒店的電力供應。

【智能穿戴降溫衣】一種是冰水循環降溫裝備,通過「S型主水路+網狀輔助水路」,搭配新型冰袋和溫度傳感器,5分鐘可降至25.1℃;一種是微型壓縮機降溫裝備,通過氣體循環製冷,最快半分鐘降溫15℃。


【氫能應急電源車】內地首台基於固態儲氫技術的氫能應急電源車,融合「固態儲氫技術」「燃料電池高效餘熱利用技術」等多種創新性技術,具有安全、安靜、清潔、不間斷供電、儲氫壓力低等優點。

賽期撞正「雙十一」 綠色倉儲保物流
為保障賽事期間廣州賽區的物資供應,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物流倉儲中心已正式投用,主要用於大型活動物資、服裝、省市執委會物資、運動員裝備、開幕式物資、辦公設備及部分飲用水、食品等物資的存儲,物流配送服務由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負責。據悉,這一倉儲中心突出踐行綠色物流理念,通過在能源利用、包裝材料、運輸配送等多方面的綠色舉措,為全運會打造了高效環保的物流保障體系。

設太陽能供電 採環保包裝箱
香港文匯報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倉儲中心所在的黃埔區寶灣物流園大力推廣新能源應用,在屋頂安裝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可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供應倉儲中心運轉所需的部分電能,降低碳排放;同時,倉儲中心採用可循環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如可摺疊的塑料周轉箱、環保紙質填充物等,替代了傳統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和泡沫塑料,不僅能夠有效保護貨物,還可以多次重複使用。
新能源車配送 培訓物流專班
物流配送方面,順豐累計投放了200多輛新能源車輛,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順豐廣佛區大件事業部總裁郭超華介紹,整個物流倉儲中心應用了前沿的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一方面,整個中心的人手情況、貨物存儲、運輸狀態以及司機的在途狀態等,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平台進行數字可視化監控,屆時將根據每天的賽事排布預估調配人手;另一方面,他們針對全運會的重點場館、酒店等目的地,提前規劃形成了62條核心線路,可以通過集中調度保障賽事物資的運輸供應。
郭超華表示,開幕式之後將迎來高密度的賽事安排,調度將成為最大挑戰,而且,在11月舉辦的全運會也恰逢「雙十一」「雙十二」的年末物流高峰期,為此,他們從4月起成立物流專班,進行人員培訓等諸多前期工作。
實現天氣秒級監測 預報提升至分鐘級
在近年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舉行時,廣東天氣如何備受關注。廣州市氣象台台長陳炳洪介紹,此次全運會的各項氣象保障技術獲得提升。其中,監測預報時空分辨率提升,通過在重要戶外賽事場館加密氣象觀測設備,實現對關鍵要素「米級、秒級」監測,從過去「每公里、逐小時」的預報模式升級為「百米級、分鐘級」的實時訂正預報;同時,實現對風、溫、降水等實況數據的可感可知,提升氣象保障的智能化水平。此外,可針對不同賽事特點具體分析,實現「專館專策專需求」。

陳炳洪介紹,根據過去10年的歷史情況統計,廣東地區11月將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通常較少發生颱風、暴雨和強對流天氣,氣溫總體適宜,比較適合舉辦包括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在內的各類體育比賽。
為做好十五運會氣象保障,廣州市氣象局專門成立全運會氣象台,開發智慧氣象保障平台,針對賽前訓練、測試賽、正賽以及火炬傳遞、開幕式等重大活動,建立「131631」遞進式賽事服務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提前1個月提供氣候趨勢預測,提前1周開展逐日預報,提前3天提供逐3小時預報,提前1天提供逐小時預報。」廣州市氣象局應急減災處處長諶志剛介紹。
為向廣大公眾、賽事參與者等提供更便利的全運會氣象服務,廣州氣象公眾服務智能體「穗小天」將於8月1日上線。同步鏈接全運會賽事、場館數據,無論是詢問「開幕式當天會不會下雨?」「下午帆船比賽風速多大?」都可以獲得專業詳盡的個性化天氣攻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