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創新招式助力通行。圖為市民搭乘廣州地鐵岀行。(記者方俊明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灣區地鐵創新招式助力通行!今天(26日)起,「閘機常開門」率先在廣州地鐵十一號線華景路站試點,減少等待時間,提升客流通行效率。而地鐵廣州白雲站也上線客運服務、行李載運等多種智能服務機器人。此外,在地鐵體育西路站,廣州地鐵首次上線環形導向,也將用於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信息發布。

「閘機常開門」率先在廣州地鐵11號線華景路站試點。(記者方俊明攝)

7月26日起,廣州地鐵在十一號線華景路站試點實施「閘機常開門」模式。記者26日在現場看到,華景路站閘機處設置明顯的提示標識及「驗卡/刷碼後進(出)站」地貼,並增加指引告示、廣播等進行引導,並在試點初期增派志願者加強引導,以保障乘客順暢出行。

節約乘客等待閘機時間 提高客流通行效率

與日常閘機扇門常閉不同,在「閘機常開門」模式下,地鐵所有閘機均保持常開門狀態,乘客正常驗卡或刷碼後,確認閘機屏幕顯示「綠色通行箭頭」或閘機頂部綠色指示燈亮起,無需等待扇門開啟即可快速通過閘機,提升通行效率。

廣州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閘機常開門」模式理論上可以節約乘客等待閘機打開、關閉的時間,提高客流連續正常通行的效率,同時減少閘門動作次數,提高設備可靠性。後續將結合華景路站階段性試點情況,分析驗證高峰客流乘客進出閘效率是否有效提升,評估是否擴大試點及推廣應用。

首次上線「環形導向」 出行引導更精準

為出行引導更精準,廣州地鐵也在體育西路站首次上線「環形導向」。該導向位於地鐵一、三號線站廳客流換乘的核心區域,有別於傳統導向,採用內外雙環「LED導向屏」,內環、外環可獨立顯示,具備導向內容動態變更、信息發布、動畫發布等多種功能,避免傳統靜態標識的局限性。

廣州地鐵在體育西路站首次上線「環形導向」。(記者方俊明攝)

「360度環形設計加上高亮度的LED屏,讓乘客無論從哪個角度均可快速獲取清晰、精準的指引,同時也能減少乘客在客流集中區域的停留時間,提升換乘效率。」廣州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體育西路站毗鄰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作為一個臨近賽事場館的車站,環形導向屆時也能用於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的信息發布。」

升級服務 五種智能服務機器人已上線

今年暑運以來,廣州地鐵陸續推出升級服務舉措。在地鐵廣州白雲站,涵蓋客運服務、行李載運、巡視服務、清掃清潔、高空巡飛五個功能的五種智能服務機器人已上線。如行李搬運機器人「羊小運」,可協助乘客搬運大件行李,實現大件行李、包裹運送服務需求,可自主規劃路徑、智能避障。巡視服務機器人「羊小巡」配備「可見光+熱成像」雙攝像頭及煙霧檢測系統,可精準識別積水、煙霧、乘客摔倒等異常情況,實時聯動車控室,實現「動態巡視—智能預警—及時響應」的聯動鏈條,提升應急響應速度。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