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綜合報道)盛夏時節的雅魯藏布江兩岸,雲霧繚繞,景色如畫。「歡迎大家來我們村,快嘗嘗我們的車厘子甜不甜。」看着又一批遊客進村,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居民次央熱情地招呼起來。得益於青藏鐵路帶來的客流,這個昔日以傳統種植養殖為主的小村落,短短幾年間便成為年接待遊客超30萬、年收逾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西藏「桃花第一村」。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廣西到雲南,從西藏到新疆,邊疆地區相繼開發建設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成功實現邊疆建設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轉變。

總投資1.2萬億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下水電工程)預計將極大拉動西藏經濟發展,提升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湧現出更多的「桃花第一村」。工程將成為中國西南邊疆治理的戰略新支點,對經濟民生、長治久安等產生深遠影響,成為推進「穩邊、固邊、富邊」重大決策部署的生動實踐。
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的雅下水電工程開工儀式7月19日在西藏林芝市舉行。作為全球最大水電站項目,工程建成後可將西藏豐富的水電資源輸送至中東部地區,緩解能源短缺問題,同時推動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
每年為西藏增收超200億
據水利部早前援引有關機構研究成果顯示,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000億元,可以帶動GDP增長0.15個百分點。而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雅下水電工程將帶動西藏GDP年均增速提升至8%以上,每年為西藏貢獻財政收入超200億元。項目建設高峰期將創造2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加上配套產業,年就業規模可達50萬個;未來10年衍生交通、基建等配套投資超2萬億元。雅下水電工程對西藏經濟的拉動效果將十分明顯,有助於西藏逐步縮小與發達省份的差距。
西藏自治區不僅約佔全國總面積的八分之一,同時水能資源蘊藏量達2億千瓦,佔全國近30%。然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西藏自治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764.94億元,這也折射出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隨着雅下水電工程的開工,西藏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當地青年可家門口就業
在長期生活在林芝的青年創業者古華看來,工程首先帶來的就是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要想富先修路,這麼大的工程必須要有完善、通達的交通網絡作為基本支撐。」
根據相關機構預測,雅下水電工程開工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首要的建設重點之一。對於當地而言,交通網絡的全面升級,配套的高等級公路和電網,都將極大的改善當地交通閉塞的現狀,進一步便利居民的出行,帶動當地乃至整個區域旅遊、貿易、經濟發展的跨越式發展,同時也將穩邊、固邊,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
「工程同時將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不僅讓西藏本地青年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同時也將促進當地教育、培訓等產業的發展。」古華認為,眾多高薪崗位帶來的實惠,甚至將改變當地很多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助於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到高等學府或者高等職業學校深造,有效提高地區整體教育水平,夯實人才基礎,真正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
增加西藏自我造血功能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認為,雅下水電工程將拉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其影響預計將遠超三峽工程對長江經濟帶的影響。巨額投資將直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建材、裝備製造、交通運輸、服務業等,為西藏經濟注入強大動力。工程建設創造的數百萬就業崗位,有效緩解當地就業壓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工程建成後,穩定的電力供應將為西藏本地工業發展提供能源保障,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區域經濟的自我造血功能。
「2025年林芝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林芝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教育醫療、養老託育等公共服務還存在不少短板。」古華希望隨着雅下水電工程的開工,一系列逐漸釋放的紅利,或能直接補齊這些短板,給林芝乃至西藏帶來全新的發展,也為西藏各族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工程帶動西藏經濟
▶GDP年均增速提升至8%以上
▶未來10年衍生交通、基建等配套投資超2萬億元
▶預計項目總水泥需求量達2,000萬至3,000萬噸,年均需求100萬至150萬噸
▶建成後每年可為西藏帶來2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相當於其2024年全年財政收入三分之二
來源:摩根士丹利、華夏時報、興證全球基金
萬億級工程利好 當地建材企業迎「大爆發」
受雅下水電工程正式開工消息影響,7月21日開盤,A股三大股指全部飄紅,爆破、水泥、基建、電力、特高壓等板塊均出現大漲,華新水泥、中國能建等相關企業亦漲停。據投行預測,雅下水電工程總投資約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將帶動設備採購、基建施工、輸配電系統等上下游產業鏈產值有望超過2萬億元。
雅下水電工程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有投研機構認為,大型水電項目包含攔河大壩、發電廠房、引水系統等複雜設施,雅下水電工程項目將顯著拉動基建行業發展。同時,水電工程常需通過爆破作業進行山體開挖和隧洞施工,雅下水電工程項目採用「截彎取直」方案,需開鑿超百公里引水隧洞,爆破需求巨大。
有行業人士亦指出,雅下水電工程建設涵蓋了從上游的設備製造與材料供應、中游的工程建設與服務,到下游的電力傳輸與運營等多個環節,各環節相互關聯、協同發展,形成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產業體系。這不僅給中國的大型工程建設企業、能源企業、民爆企業等帶來商機,同時也將顯著拉動水泥等建材需求。而對於西藏本地行業和企業,也是巨大的利好。
「近水樓台」獲先機
據悉,作為西藏自治區國有企業標杆,上市企業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最大的建材企業,業務涵蓋水泥生產、建材貿易及公路橋樑施工等。作為區域龍頭,在西藏水泥市場具有主導地位。西藏天路先後承(參)建了青藏公(鐵)路、川藏公(鐵)路、拉林高速、墨脫公路等180多項重點工程項目。雅下水電站建設將產生巨大的水泥需求,西藏天路憑藉本土優勢和產能布局,將顯著受益於工程帶來的建材需求增長。
同樣作為上市企業,高爭民爆是西藏自治區唯一一家集生產、銷售、運輸和爆破服務於一體的國有控股企業,其產品廣泛應用於礦山採礦、水利水電工程和交通建設等多個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90%。藍鯨財經新聞預測,根據雅下水電工程建設量,高爭民爆的產能足以覆蓋70%的訂單,預計年收入將增加5.3億元。
業界人士表示,西藏的幾家建材、民爆企業,均處於市場頭部地位,再加上「近水樓台」的優勢,相信會在雅下水電工程建設中發揮較大作用,也將帶動當地行業的整體發展。
從「輸血」到「造血」 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
「這些老鄉以前放牧,現在成了技術工人,每月工資收入可不少。」在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鎮色瑪社區,如今很多牧民都成為了當地鐵路貨場重要崗位上不可或缺的技術工,家家戶戶也都住上了兩三層樓的藏式院落,開上了小汽車,而這都得益於2006年青藏鐵路格拉段(格爾木至拉薩)的通車。
青藏鐵路起於青海省西寧市,終點為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被譽為「天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青藏鐵路通車19年來,已累計運送進出藏旅客達3,970萬人次,運輸貨物達9,533.88萬噸。西藏自治區2024年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6,389.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花費745.93億元,比青藏鐵路通車前的2005年分別增長逾34倍和37倍。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受訪時表示,通車以來,青藏鐵路將西藏市場與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緊緊連接在一起,降低了西藏生產生活資料成本,使高原廣大農牧民群眾直接受益。
高原基建支撐 「出山天路」助民致富
與青藏鐵路一樣獲得「天路」美譽的,還有位於西藏林芝市米林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河谷的林芝機場。這座飛行難度位列內地第一,西藏第三座的民航機場,自2005年底正式通航以來,不僅年旅客吞吐量超60萬人次,同時憑藉其強大的專業貨運能力和運轉高效的運營體系,為林芝農特產品搭建起一條安全、便捷的「出山天路」。

正是有了青藏鐵路和林芝機場的強力支撐,西藏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10多年前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02年,我兒子發高燒,趕上下雨,唯一通往鎮上的小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他爸背着孩子走了6個多小時才趕到鎮醫院,差點出危險。」回憶起20年前的生活情景,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居民曲珍不無感慨。2024年嘎拉村經濟總收入1,402萬元,人均收入更是達到4.12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關專家表示,隨着雅下水電工程的上馬,將有效帶動當地就業,未來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穩定增收致富,真正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年畢業季,陝西、河南等地高校紛紛針對西藏等西部地區組織專場推介會,鼓勵引導學生扎根西部、成長成才。在陝西高校學者黨輝教授看來,先進生產要素中,人才要素無疑是最關鍵的。「近年來,雖然很多高校畢業生從熱衷『東南飛』,轉而選擇『西北棲』,但實際上到西部扎根的高校畢業生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發展的需求。」黨輝認為,雅下水電工程的開工建設,將會吸引大量的人才進藏,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地理意義上的高地,西部地區一直面臨「人才窪地」的困擾。「一些高校學生並非怕吃苦,只是擔心西部比較落後,到了那裏能否完全施展所學,實現更好的發展。」黨輝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久而久之,「東南飛」成為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的主流選擇,而人才引不來、留不住,嚴重制約了西部地區的發展。
需求與人才「雙向奔赴」
「人才流向的變化,源於政策引導的持續發力,更在於如何為廣大高校畢業生搭建施展才華的『大舞台』,如何能用事業、產業引人留人。」黨輝表示,雅下水電工程就是吸引人才向西藏集聚的「金鑰匙」。「雅下水電工程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大的水電項目,能參與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大項目,相信對很多青年才俊來說,既是情懷也是追求。」黨輝指出,同樣從雅下水電工程建設需求來看,也需要大量的各類高素質人才,這其實是一個「雙向奔赴」。
前不久,陝西省教育廳宣布,今年全省高校已就業畢業生中,超70%在西部就業,為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青年學子的選擇與行動,為西部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描繪了美好前景。」據黨輝教授透露,雅下水電工程開工建設的消息一出,在陝西多所高校學生中引發不小的反響,同學們在為國家「超級工程」自豪驕傲的同時,一些人也萌發了投身其中,建設西藏的想法。
「相信隨着雅下水電工程建設的穩步推進,以及未來建成後的運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到西藏,來到林芝,而他們的加入和扎根,將會進一步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進而賦能西藏建設。」黨輝相信,在工程的強力推進下,青年學子建功西藏的路一定會越來越寬,西藏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閱讀:
【中國水電創世紀三之一】雅江世紀工程啟動 引領中國能源新變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