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近日,大灣區科學論壇—走進港科大(廣州)成果轉化精準對接活動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下稱「港科大(廣州)」)成功舉辦,活動以「探秘AI前沿·共築轉化生態」為主題,旨在加速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吸引了來自大灣區的70餘位企業家、投資人、技術經理人等嘉賓參與,涵蓋上市公司、國企、高新技術企業,各方齊聚一堂,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大灣區科學論壇長期打造的學術品牌活動,在當天活動中進行的第十八期「靈山科學大講堂」聚焦人工智能這一變革性領域,邀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熊輝教授進行了題為「人工智能奇點期的產業新坐標」的主題分享。他強調,AI大模型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全球技術競爭格局,中國在開源端具備領先優勢,並且在AI大模型應用工程師的人才儲備和算力自主創新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形成了獨特的創新放大器。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挑戰,未來需要培養更多『人機協同』的新型勞動力。」他認為,高校需與產業緊密結合,共同推動新型人才培養。在「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資本科學化」的創新鏈條中,具有平台思維、系統意識和標準意識的人才將發揮關鍵作用。
活動現場,5支來自港科大(廣州)的研究團隊依次登台,以路演形式集中展現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突破,內容聚焦人工智能在多模態交互、具身智能、智能系統開發等方向的成果展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知識轉移辦公室助理主任白煜在採訪中表示:「當前的技術難題都是多學科的問題,單一學科難以破解。港科大(廣州)從一開始建校定位就是融合學科大學,所有學科都是按照最新的產業方向趨勢重新定義,學校還出台政策來推動老師們之間的融合交叉交流。」

在「五方對接」環節,高校成果團隊、企業代表、技術經理人、投資機構及高校創業項目代表五方開展自由面對面交流,港科大(廣州)各研究團隊與 50 餘家參會企業、10 家投資機構展開密集互動。企業代表針對技術落地場景、商業化路徑等提問,投資機構則聚焦項目潛力與合作空間。多家企業與投資機構明確表示,部分項目展現出極強的產業化潛力,期待後續深入對接,探索聯合研發、共建實驗室等合作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