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彩交織勾勒生活詩意,詩意畫筆繪就生命禮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化節目《大師列傳》(第五季)《閆平:詩意浪漫 溫潤心靈》將於7月25日在總台央視科教頻道(CCTV-10)21:50檔播出,央視頻、央視網同步上線。
本集聚焦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著名油畫家閆平的藝術創作之路。她的作品色彩豐富、線條飄逸,敘述着女性的純情,母愛的偉大;她在作品當中巧妙地融入了戲曲、書法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為中國油畫本土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發憤圖強 嶄露頭角
1956年,閆平出生於山東濟南,自幼喜好繪畫。通過想像為課文配圖,她逐漸對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1979年,閆平考入山東藝術學院油畫專業,但成績卻是倒數,於是她立下誓言在畢業時一定要成為佼佼者。大學期間,導師趙玉琢的一句「由心而發」如醍醐灌頂,讓閆平頓悟藝術創作的真諦在於真誠表達內心世界。
之後,她以礦區家屬工為主題創作了《篩次煤的家屬工》,作品既展現了扎實的構圖功力,又飽含深厚的人文關懷。該作品後來被山東美術館收藏。1984年,她以此為基礎創作的《礦大嫂》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獎,由此開啟了職業藝術生涯。

詩意油溫潤心靈
閆平大學畢業後,在山東藝術學院任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閆平深感寫實油畫似乎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複雜情愫,一時陷入創作瓶頸期。1988年,她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導師鍾涵幫她解決了「畫什麼」與「怎麼畫」的問題。畢業時,閆平以兒子為靈感創作《母與子》系列,融合法國納比派風格,用溫暖色彩表現母愛,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受到觀眾好評。後來,組畫《母與子》(之一)在「93中國油畫年展」中榮獲銀獎。
2003年,閆平調入中國人民大學後,轉而關注戲曲文化,創作《小戲班子》《唱不盡的牡丹亭》等作品,從後台視角展現演員的蓬勃生命力。她借鑒中國書法、皮影等傳統元素,形成「詩性具象表現主義」風格,讓作品蘊含着東方柔情。緊接着,心思細膩的她用《去大海 去天邊》記錄兒子長大後自己的複雜心情,用《我的太陽》中的向日葵來隱喻對藝術的敬仰,用《遠方》來寄託對未來的憧憬。
探索油畫中國化 譜寫情感新樂章
閆平說:「生活這條線可以平凡簡單,但藝術這條線可以有浪漫和純情。我用我的色彩符號細數着我的快樂和悲傷,以美潤心,發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的作用。」在美育實踐的廣闊天地間,閆平致力於以色彩為韻、以形式為律,在雅俗共賞的藝術表達交融中,勾勒出中國文化自信的絢麗圖景,讓藝術之美真正走進心靈,綻放文化魅力。
讓我們跟隨油畫家閆平充滿人生哲思的油畫筆觸,感受其筆下油綵帶來的詩意浪漫。
敬請關注
科教頻道(CCTV-10)
7月25日21:50檔
《大師列傳 | 閆平:詩意浪漫 溫潤心靈》

(來源:央視科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