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靜)7月2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舉行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間著名國際關係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歐領導人會晤,為雙方提供了面對面溝通、清晰傳達信息機會,為中歐關係未來發展指明方向。這位專家強調,既要有明確方向,又要有經常性地溝通對話交流機制,才能同時推進和保障中歐關係未來發展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崔洪建表示,這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舉行於非常重要的歷史節點,習近平主席講話主要涵蓋三方面核心內容:面向歷史、針對現實和着眼未來。首先,面向歷史強調的是要正確總結歷史經驗,歐方對中歐過去50年相處出現一些不同看法,並有一種要把歷史和現實割裂開來的傾向。中方希望中歐雙方在歷史認知上形成共識,傳承和發揚過去的寶貴經驗。

針對現實方面,中方強調要充分發揮雙方智慧,創造性解決當前問題和分歧。不要片面誇大分歧,也不要將局部當作整體,這才是處理當前中歐關係中所存在問題應有的智慧。

着眼中歐整體關係和未來,中方強調中歐雙方應相向而行,保持積極認知,視對方為積極的建設性力量,為當前及未來國際格局變化、全球治理發揮重要作用。「近些年來中方一直想進一步提升中歐關係,不僅限雙邊關係,也有全球意義,尤其是最近中方提出『成就彼此照亮世界』。中方希望中歐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建設性力量展開更多合作,為整個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這些都是近些年來中方對歐政策的一貫表述,這次借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整體呈現出來,對全面深刻地理解中歐關係發出明確信號,這是這次中歐高層互動比較突出的亮點,也是雙方重大的共識成果。」崔洪建說。

提及領導人會晤對中歐關係影響,這位長期研究歐洲問題專家指出,近段時間中歐關係的確面臨一些變化,包括雙方發展帶來的實力變化,中方已超過歐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方認知,也影響其對華政策調整。在國際格局變化大背景下,中歐關係亦受到其他方面影響,尤其是歐方常將中歐關係置於所謂的歐美關係框架中看待和處理,難免導致中歐關係受到不必要干擾。

崔洪建強調,歐方近些年來對華政策思路和方式都在變化,內部也並未達成明確共識。這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至少為雙方提供了面對面溝通、清晰傳達信息的機會,也有助於歐方在接下來對華政策討論中有更明確的方向。

崔洪建表示,中方希望藉此次中歐建交50周年歷史節點,讓雙方不忘初心,使中歐關係回歸合作主流,為未來50年發展奠定基礎、明確方向。除此之外,雙方也會通過機制對一些具體現實問題進行交流溝通。「一方面要有明確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有經常性地圍繞具體問題的溝通對話交流機制,雙管齊下,才能同時推進和保障中歐關係的穩定性和未來發展的確定性。」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