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陳旻 南京報道)7月23日,由江蘇省攝影家協會、常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中共常州市金壇區委宣傳部主辦的《豐碑 抗戰老兵視覺文獻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開展,展期至8月3日。
展覽現場展出77組共計350餘幅圖片,以文獻攝影方式為77名抗戰老兵立傳。一幅幅圖片中,抗戰老兵從高度凝練的肖像,到細節化的日常生活場景等,組成一份珍貴的視覺文獻檔案。
這些圖片的攝影作者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蘇常州市金壇區原新聞中心副主任王玉華。抗日戰爭期間,在金壇茅山抗日根據地,有5000餘名金壇籍新四軍戰士在茅山一帶與日軍開展游擊戰。王玉華說,「這些抗戰老兵們的一生凝聚着榮耀與艱辛,他們從未去刻意書寫歷史,他們本身就是歷史。」作為一名攝影記者,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為他們留下最後的影像記憶。

為了選準老兵每一個鏡頭,拍好每一張照片,王玉華總要琢磨很長時間。他說,「先交流,後拍照,決不擺好照相姿勢,做到擺中抓,決不抓中擺,講人性,不折騰,耐心等待他們情緒放鬆,遠離鏡頭感,狀態完全自然時,我才按動快門」。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及理論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孫慨在展覽現場的文字介紹中寫道,《豐碑》是王玉華繼2015年出版的《抗戰老兵王玉華攝影藝術作品集》之後,持續深耕十年,精心打磨的又一部為抗戰存史、為抗戰老兵立傳的攝影作品集。老兵們的生活狀態,他們與家人、與社會的聯繫,他們在戰後數十年裏的經歷和遭遇,他們的所思所感,成為王玉華再創作的重要一翼。

「77位抗戰老兵就是77座豐碑,承載着重要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它不僅是圖像的記錄,更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傳承。」王玉華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記錄老兵生命質感是其攝影的靈魂所在。希望以此展覽喚醒更多人的歷史記憶,不忘歷史,勿忘國恥,同時,以史為鑒,警鐘長鳴,更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珍愛和平。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