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25個偏心輪轉動起來,一滴篆刻着陰陽符號的「水滴」從青銅色羅盤的最中央倏地下墜,漣漪層層向外蔓延,依次將刻有八卦、河圖洛書、天幹地支、九星、二十四節氣、六十四卦、二十八星宿及刻度尺的13個圈層逐漸淹沒又再次浮起,仿佛輪回一般展現在眾人眼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羅盤邊站了足足二十分鐘,口中喃喃自語:「老祖宗的東西,被年輕人玩出了新花樣!」老人所說的「新花樣」,是中國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景觀裝置碩士研究生聶士昌的畢業設計作品《滴動儀》,這位來自河南商丘的小夥子此次帶來了包括《滴動儀》、《循回儀》、《枯木逢春》等五件作品,他耗時一年多的時間,將自己所理解的中國傳統文化「附身」於精密的齒輪間,向外界傳遞着「中式宇宙」的魅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