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瀚林 蘇雨潤 北京報道)第三屆鏈博會的先進製造鏈展區,雲集了從動車組列車到無人飛行器,從自動化碼頭到盾構機等「高精尖」產品,展示出中國先進製造的技術實力與創新潛力。值得注意的是,鐵、鋁、銅等基礎原材料相關的展台同樣人潮湧動——這一枚枚閃着冷光的鋁錠、一塊塊貌不驚人的礦石,經千錘百鍊,終化為國產大飛機穿雲之翼、神舟飛船探宇之艙、航空母艦鎮海之軀。飽含着民族夢想的大國重器,始於最樸素的起點。
如今,凡是乘坐過C919國產大飛機的旅客,都會對其的平穩度、舒適性讚不絕口,而飛機的性能與機身材料密切相關。在中鋁集團展位,泛着銀色光澤的鋁錠十分惹眼,記者在這裏發現了C919商飛輪轂模鍛件、機身蒙皮板、旅客觀察窗口和機頭窗框等產品。展台工作人員介紹,C919機身使用的鋁材中,一半以上出自中鋁集團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過去,航空鋁合金的關鍵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視為核心技術秘密嚴加封鎖,不僅進口價格高昂,還時常被限購。國產大飛機項目啟動後,中鋁西南鋁團隊進行了多年攻關,最終順利通過中國商飛的適航鑒定。截至目前,中鋁西南鋁累計為國產大飛機C919提供各類高性能鋁合金材料上千件。此外,通過加快技術創新,中鋁西南鋁在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鋁合金薄板、厚板等多個產品領域也形成了領先優勢,近年接連取得多個國外航空企業配套認證資質,帶動一大批「中國鋁」產品實現出海。
「神舟系列飛船上使用了我們供應的鎳鈷材料,2003年神州五號成功發射後,一封感謝信就從北京寄到了甘肅。」金川集團展台上,一架神舟七號飛船的模型尤為吸睛,引來大量觀眾拍照打卡。工作人員介紹,中國探礦隊60多年前正是在甘肅金川的戈壁灘上找到了孔雀石(鎳鈷礦石),從此中國擺脫了國外鎳鈷鉑族金屬資源的封鎖。本屆鏈博會上,金川集團圍繞鎳鈷新材料、銅新材料、電池材料等領域展出80餘件展品,充分展示了先進製造與新材料的技術優勢和創新成果。其中,企業自主研發的大口徑銅鎳合金無縫管技術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而且已經應用於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核動力潛艇和航母。「我們位於戈壁灘的金屬熔煉中心,現在正將一塊塊孔雀石熔煉成鎳、鈷、銅、金等18種珍貴元素,這些元素不僅應用於航空母艦、宇宙飛船等國家重大工程,更走進了千家萬戶的生活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