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低空飛行器風洞落成。(記者帥誠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帥誠)「任務開始。」隨着對講機裏一聲令下,實驗艙內的空氣在風機的帶動下開始快速涌動,艙內一款名為「灣區1號」的無人機試驗模型螺旋槳隨之旋轉,機翼上貼着的細密線束也隨風擺動,顯示出氣流擾動的方向。這是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下稱「廣天院」)低空飛行器風洞在7月16日正式落成啟用後的首場實驗任務,作為國內首個專注低空飛行器特殊氣動問題研究的複合型風洞,該風洞填補了低空飛行器從實驗室內研究到真實場景驗證基礎設施的空白,預計在今年內實現商業化運營,這意味着屆時香港的無人機相關企業也將可以申請使用該風洞進行試驗。

風牆動力段的風機矩陣。(記者帥誠 攝)

在廣天院低空飛行器風洞現場,記者看到,巨大的藍色鋼架結構組成了整個風洞外殼,一頭的風牆動力段整齊排列着48個風機矩陣,可滿足7級風抗風性試驗的持續風、陣風、切向風要求,是國內唯一可以進行中大型飛行器抗風性研究的風牆;中間的閉口試驗段則可提供5米至50米每秒不等的風速環境。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平台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尚祖銘。(記者帥誠 攝)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平台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尚祖銘表示,目前國內的風洞資源,主要包括航空航天風洞、汽車風洞、建築風洞和低空飛行器風洞四大類,因結構、功能、性能、規模等方面的差異,其他三類風洞均無法滿足低空飛行器的研究與測試。「國家級風洞資源要優先服務航空航天、軍用飛機和重點項目的使用,能夠供民企使用的風洞資源十分有限,所以廣天院結合低空飛行器研發與市場需求,建設了國內首個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平台。」他介紹,該風洞創新融合航空級閉口風洞的精密流場控制能力與工業級風牆系統的動態環境模擬技術,是全國首個專注低空飛行器特殊氣動問題研究的複合風洞,創新融合了航空級閉口風洞與工業級風牆系統的優勢。

尚祖銘還指出,相比在戶外進行無人機實驗,風洞的全機帶動力過渡態飛行試驗安全性更高,可模仿複雜氣流環境及噪聲對外界影響小等優勢,在提高飛行器安全性的同時,兼顧了飛行器研發和運營的經濟性,並可結合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超算平台、飛行試驗場,形成從數值試驗到真實試驗,從室內試驗到室外試驗的一站式綜合技術服務能力。「我們的風洞投入運營後,將可優先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飛行器設計廠家進行服務。」尚祖銘透露,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已與多家企業進入洽談合作階段,此次啟用的低空飛行器風洞預計年內可實現商業化運營。

風洞閉口試驗段的無人機模型。(記者帥誠 攝)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還啟用了全空間無人體系綜合試驗場,該試驗場包括物理試驗場和數字試驗場兩大平台,可實現產品技術指標測試驗證、行業標準與沙盒試點、產學研融合實踐、應用場景演示驗證、產品總裝與小批量供貨、孵化器與天使基金六大核心功能。

低空飛行器風洞正在進行試驗。(記者帥誠 攝)

尚祖銘表示,憑藉風洞及其技術服務能力,廣天院將與高校、科研院所、飛行器研發企業、檢測認證機構共建大灣區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數據共享平台,共同制定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標準化體系,從而推動低空飛行器技術創新,構建產學研協同生態。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