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表示,目前有一大批研發源頭在香港、應用和市場在內地的科技成果,今次十五運會是一次極佳的展示窗口。(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微納米無電製冷助十五運會志願者驛站表面降溫達15攝氏度,將為十五運會減少碳排放超200噸;在先進室內導航技術下,觀眾和運動員在廣東奧體中心、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等大型場館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碼,即可精準找到座席和衞生間……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眾多科技運用的技術源於香港,並在廣東轉化,最終服務於十五運會,助力精彩、安全、綠色辦賽。

零碳無電製冷技術落地 志願者站無需裝空調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建築物能源研究中心經理朱龍潛展示微納米級被動式製冷塗料及運用該技術的涼感上衣。十五運會期間,涼感服飾將小範圍試點運用。(記者敖敏輝 攝)

以往,大型賽會的室外志願服務站,在太陽炙烤下,需要安裝專門的製冷降溫設備,能耗較高。有賴於一項源於香港的「微納米級被動式製冷塗層技術」(也稱被動輻射製冷技術),十五運會志願服務驛站將無需安裝空調,表面噴塗特種塗料即可達到降溫、降耗效果。

這項應用技術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該院建築物能源研究中心經理朱龍潛博士介紹,被動輻射製冷技術通過微納米級仿生結構,形成類似撒哈拉銀蟻角質層的功能塗層,可反射絕大部分太陽光,並通過中紅外線輻射實現被動式製冷的效果。

「在這種技術下,在華南地區秋季,建築外層表面降溫可達15攝氏度,而室內降溫約5度。若在夏季,降溫幅度更大。屆時,廣州賽區約100個志願者驛站將噴塗這種塗層。」朱龍潛說,初步估算,在十五運會志願服務演練及賽事上崗期間,這項技術將提供50萬瓦的製冷量,節約38萬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00噸。

室內定位技術首運用於大型賽會

記者實測十五運會場館室內導航系統,精準找到目標座席。(記者敖敏輝 攝)

由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孵化的創新科企碼石科技,依託於港科大國際領先的科研優勢,致力於精準室內定位技術研發,自主研發出輕量級地圖引擎。

「我們用於全運會場館導航的『識路』系統,融合了藍牙、北斗、GPS、手機陀螺儀慣導等多種技術,導航精度能夠縮短到2米以內。賽會期間,觀眾、運動員手機掃碼或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實時精準導航。」碼石科技文體事業部負責人羅華偉說,「識路」系統破解了大型場館精準定位難題,本屆全運會也將是首次運用於大型賽會。屆時,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廣東奧體中心、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廣州體育館、廣州殘疾人運動中心等主要場館,參賽、觀賽人員將享受到該服務。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表示,目前有一大批研發源頭在香港、應用和市場在內地的科技成果,今次十五運會是一次極佳的展示窗口,將更好帶動粵港產學研合作,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融合。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