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微信與寶哥約訪時,寶哥並沒有因為失明而選擇用語音回覆,相反,他的文字回覆幾乎很難讓人察覺到他與普通人發微信的差異。這個疑問很快在採訪時得到了答案,「2023年9月國家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之後,所有國產智能手機出廠時都會配備無障礙功能。」寶哥介紹,開啟無障礙模式後,只要用手指觸碰手機屏幕,手機就會用AI語音讀出相應位置的名稱和功能,而在路邊等待網約車時,寶哥還可以打開手機攝像頭,用內置的AI功能實時描述街景和停靠的汽車顏色、車牌號等信息。在另一次旅途中,寶哥甚至還用手機預約了一輛無人駕駛網約車,實現了獨自從出發地到目的地全程無人化的操作。這份生活中的從容,顯然是飛速發展的科技賦予他的。

近年來,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各界,再到廣大企業,為殘障人士構建的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其中,國產智能產品在為殘障人士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提供便利方面,正發揮着愈發重要的作用。以國產智能仿生義肢為例,這類產品如今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當義肢與使用者完成適配後,借助腦電波控制技術,使用者便能完成跑步、抓取物件、寫字等諸多過去肢體殘疾者難以想像的動作。由此不禁讓人期待,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寶哥也能在科技的幫助下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