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陝台文化交流周7月8日在西安開幕。(記者張仕珍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仕珍 西安報道)7月8日,「相約長安·青春同行」——2025陝台文化交流周開幕式在古城西安舉行。作為陝西省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兩岸綜合性交流活動,此次交流周以「弘揚中華文化,譜寫青春華章」為主題,共吸引1000餘名台胞台青參與,在為期兩月的時間內,將組織台灣青年參加一系列文化、教育、體育等領域的深度交流與互動,並舉辦「溯源尋根」—兩岸同胞黃帝陵大祭祖典禮、歷史文化大講堂等活動,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化同源築根基 交流舞台展風華

開幕式上,《秦風台韻·青春同輝》短片回顧了陝台交流的深厚歷程,文藝匯演成為兩岸文化交融的生動縮影。台灣青年陶宏宇的歌曲聯唱點燃全場熱情,台灣少數民族歌舞《汎札萊》展現獨特風情;西安工程大學與台灣大學生聯袂呈現的華服展示《衣冠華夏·同心共美》,詮釋了衣冠上絕代風華的中國;在陝台生胡如茵演繹的台灣少數民族歌謠《日出東方》與陝北民歌《黃河船夫曲》,用歌聲架起兩岸音樂橋樑,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台灣少數民族歌舞《汎札萊》展現獨特風情。(記者張仕珍 攝)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陝西,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陝西省委副書記邢善萍在致辭中細數陝西這片土地的文明印記,「走進陝西,能夠近距離觸摸到中華文明躍動的脈搏,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獨特魅力。」她表示,陝西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進一步深化兩地交流合作,努力為台胞台企來陝投資興業、台灣青年來陝追夢圓夢提供更好服務、創造更多機會。

兩岸高校學生聯袂表演華服展示。(記者張仕珍 攝)

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林中森在致辭時表示,兩岸同胞同屬炎黃子孫,文化同根、歷史同源、血脈相連,習俗相似,「兩岸一家親」是血濃於水的真實寫照。今次陝台文化交流周活動,以文化交流為主線,內容涵蓋歷史探討、教育研討、體育競賽、文藝演出等,對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情誼大有裨益。「相信在共同努力下,今後兩岸同胞最殷切期盼的精神生活充實、社會品質及生活品位提升、身心安康等目標,將通過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逐步實現。」

「陝台非遺文化傳承與博物館文創IP深度合作」亦在開幕式上啟動。(記者張仕珍 攝)

台青扎根顯活力 融合發展譜新篇

據了解,此次陝台文化交流周期間,系列活動將為台青發展搭建廣闊平台:「溯源尋根」黃帝陵大祭祖讓台胞感受血脈相連;兩岸高校藝術沙龍、青少年足球交流賽促進青年互動;「陝台非遺文化傳承與博物館文創IP深度合作」啟動,為傳統文化創新注入新活力。此外,台灣青年實習就業研習營、創業論壇等活動,亦將推動更多台青共享陝西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機遇。

如今,台青在陝西的創業與成長,已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鮮活註腳。開幕式上,來自台灣高雄的洪嘉鴻分享了他與陝西的不解之緣:2021年參加陝西的一個活動時,因為一句「歷史讓一座城市厚重,產業讓一座城市活躍,美食讓一座城市可愛」,洪嘉鴻帶着家人從沿海遷至陝西榆林神木。他說,陝西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活躍的產業,還有不同於沿海城市的美食。如今,他扎根陝西,在神木創辦的台青創業基地,免費提供76間辦公室和1200個卡座,已成為台青逐夢的孵化器。「我想告訴大家,黃土高原早已不是課本裏的模樣,轉而看到的是綠意盎然的植被,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在黃土高原之下孕育了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按陝北的說法這個叫『羊煤土氣』。」洪嘉鴻的言語中,滿滿都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趙世通表示,兩岸同胞同受中華文化的撫育滋養,近年來,台灣青年聽大陸歌曲、看大陸影視劇、說大陸流行詞已經成為新時尚。「這種文化的親近感流淌在兩岸同胞的血液中,鐫刻在兩岸同胞的記憶裏,希望兩岸青年以文化為舟,以青春作槳,攜手守護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他並表示,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兩岸青年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定大有可為,希望更多台灣青年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

據悉,此次陝台文化交流周活動由陝西省台辦、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文旅廳等單位共同主辦。未來,陝西省將繼續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教育、經濟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岸關係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