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張仕珍 青海報道)7月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廣袤的草原上,成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羊群穿梭在光伏板間吃草,構成了一幅現代科技與傳統牧業和諧共生的獨特圖景。近日,記者隨國新辦組織的中外媒體採訪團走進這裏,據了解,近年來,青海省依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不僅讓清潔能源照亮了千家萬戶,更在板間草場上為牧民鋪就了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致富路。

板下牧草豐 放牧變輕鬆
「以前草場荒漠化嚴重,颳風時沙塵吹得滿臉都是,放牧很辛苦。現在建了光伏板,植被恢復好了,風沙少了,我們放羊也輕鬆多了。」50歲的葉多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光伏產業園附近的牧民,談起近年來當地發展光伏產業對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他的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

光伏板的建設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海南州能源局局長王安偉介紹,光伏板的遮擋使風速降低50%,減少了雨水蒸發,讓土壤得以保持水分,為植被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當地植被恢復率已達80%以上,曾經裸露的沙地如今被綠色覆蓋。

植被的恢復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也讓牧民的放牧生活變得輕鬆。「現在風沙少了,草長得也好,羊兒在板間就能吃飽,我們放牧再也不用四處奔波轉場了。」葉多笑着說,牧草的豐茂讓羊兒膘情更好,體重增加,每隻羊能多賣幾十元,這直接帶動了牧民的收入增長。

收入翻番漲 日子有奔頭
光伏產業的發展為牧民帶來的實惠遠不止於此。在光伏板建設前,葉多家一年的收入僅2萬多元,而現在,他家的年收入達到了6萬多元,實現了翻番。談及收入增長的原因,葉多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光伏板建設後,節省了草場費用,買飼草料的錢省下很多;在光伏園區打工,我們可以洗光伏板和割草,一年又能增加些收入;再加上政府的補助,以及羊養得多了、賣得貴了,這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了。」
像葉多這樣受益的牧民在當地並非少數。光伏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許多牧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同時,土地被徵用時的補償款讓牧民有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養殖業中,養羊數量比原來有所增加。這種「發電、種草、養羊」的立體發展模式,讓每畝地的經濟價值從原來的一兩百元提升到近萬元,真正實現了土地價值的最大化。
生態經濟雙贏 繪就新圖景
「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羊」,青海光伏產業的發展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方面,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可助力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另一方面,光伏板下的生態恢復和養殖業發展,又為牧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我們會好好守護這片綠色,保護草場。」牧民趙國富告訴記者,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