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AI能自動生成播客音頻,我傳到網上還有人私信我請我當主播,學這些真是太有意思了。」6月27日晚19點,深圳龍華區章閣社區AI夜校準時開課,現場座無虛席。講台上,AI講師正圍繞「DeepSeek的四大價值」展開講解,台下學員專注聆聽、拿筆記錄、用電子設備同步留存知識點,社區居民黃蓉還將自己用AI實踐的經歷與其他學員分享。


在深圳,越來越多人下班後的選擇不再是夜宵聚會,而是走進「AI夜校」充電學習。AI應用、無人機操控、直播帶貨、短視頻創作等新興AI課程悄然走紅,成為社區夜校中的新晉「頂流」,吸引快遞員、產業工人、創業者等群體走進教室「充電」,更有人從職場「AI小白」逐步邁向成為社區講師的目標。數據顯示,僅龍華區福城街道章閣社區AI夜校就已開設39期課程,培訓超3,200人次,成為職場人突破職業天花板的「開掛神器」。

黃蓉就職於深圳一科技公司,擔任PMC(物控計劃)主管。2024年底,她看到章閣社區AI夜校的招募信息,「當時就是覺得新鮮,想試試看。」黃蓉回憶道。第一節課上,老師演示了如何用文本繪圖、圖生視頻。「以前覺得這些都是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做的事,沒想到AI能讓它變得這麼簡單。」她開始對AI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每節課都緊跟老師的理論講解和現場演練,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新知識的機會。

AI應用廣泛 職場工作更高效
隨着學習的深入,黃蓉開始將AI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她日常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報表和跨部門溝通,自從學會Office AI植入Excel,她製作分析表的時間縮短了60%。公司每周的例會,也因AI而變得更加高效。「以前整理會議紀錄要花費不少時間,現在使用通義AI的實時記錄功能,工作輕鬆了很多。」黃蓉說。公司老闆更是對員工學習新知識表示支持,還開玩笑讓黃蓉教他AI技能。今年5月,黃蓉接觸到了可以用COZE大模型智能開發平台搭建模型,來執行固定工作流程。「當時覺得這個東西太好用了,一定要學會。」帶着這樣的決心,她開始通過聽直播課等方式自學,常常研究到深夜12點。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和實踐,她終於掌握了基本操作,能夠實現簡單的一鍵生成。
今年五一前夕,街道聯合社區組織了一場展現工匠智慧的AI技能競賽,黃蓉一舉奪得競賽第一名。這次獲獎,不僅是對黃蓉學習成果的肯定,也讓她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賽後,在社工的建議下,黃蓉與朋友成立了視頻小組,每周六開展小組課,相互分享學習心得和收穫。黃蓉積極參與其中,與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AI夜校不僅改變了黃蓉的工作,也讓她逐漸發現了自己新的潛力:自己不僅可以是知識的學習者,還能成為知識的傳播者。「我想成為一名AI講師,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更多人。」黃蓉希望通過考證,實現向AI講師的轉型。她也在考慮開展直播,探索AI知識變現的途徑。
騎手擬轉型無人機配送操作手
參加AI夜校獲得改變的不僅僅只有黃蓉,外賣騎手段志軍也是其中之一。2024年12月,他在騎手群中看到章閣社區宣傳的AI夜校課程,「有次送單看到無人機送快遞,突然覺得自己該跟上時代了。」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段志軍走進了AI夜校的課堂。上課後,段志軍不僅學了無人機相關理論知識,還親手操控進行了無人機的飛行模擬訓練。段志軍表示,課程培訓讓他看到了轉型無人機配送操作手的可能性。目前已熟練操控模擬飛行系統的他,打算進一步學習,考取專業資質證書,因為多一項技能,就多一份職業選擇的底氣。

AI助文案剪輯 記錄生活片段
不久前,段志軍正式成為了京東全職騎手,有了五險一金,生活逐漸安穩。他看到不少同行通過拍視頻,收穫了大量粉絲和流量,希望自己也有機會通過自媒體增加額外收入。「我喜歡發短視頻記錄生活,想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外賣騎手的真實生活,但以前一條視頻發出去前,要想標題、寫文案、配字幕,常常折騰一晚上。」
段志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最初的AI課對他來說晦澀難懂,用文心一言生成短視頻文案時,AI卻輸出了煽情長文,最後在社區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才逐漸掌握了技巧,學會用更精準的指令獲取想要的內容。他還學習了剪映AI模板的使用,學會了添加字幕、轉場特效。原本普通的生活片段,經過AI的加持,變成了一個個生動的敘事視頻。
如今,段志軍還把身邊好幾位騎手拉着加入學習隊伍中,他希望更多同行能走進AI夜校,學習新技能。
黃蓉、段志軍的故事像一面鏡子,映照着無數普通勞動者在技術浪潮中自我迭代的可能。在他們看來,AI不是遙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能實實在在幫助大家提升工作效率、拓展職業發展道路的實用工具。

【專家解讀】「即學即用」 打破學歷門檻
「AI夜校的爆火,本質是深圳產業迭代倒逼人才升級的縮影。」深圳市總工會人工智能培訓師張瓊燕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類社區教育模式打破了學歷門檻,以「即學即用」特性吸引剛需群體,不少學員通過培訓實現技能跨界,部分轉型短視頻運營等新興職業。

學員涵蓋各年齡層 學習黏性強
自2023年以來,張瓊燕累計開展了近200場AI培訓,單場學員規模線上線下突破1,000人。她表示,現在每期AI課程大約會有30%-40%的學員多次報名,表現出極強的學習黏性。有企業學員常帶着明確需求而來,如學會用AI生成會議紀要、優化PPT思維導圖;有HR學員課後翌日面試,要學會用通義大模型模擬面試場景,根據崗位需求生成問答。在張瓊燕的課堂上也不乏銀髮族和青少年,曾有七旬老奶奶為與孫子溝通主動學AI繪畫;年僅7歲的小學員則用AI完成板報作業。
「政策-企業-社區」閉環是火爆關鍵
除了為工作提升效能,想通過AI夜校完成職業轉型的學員亦不在少數。張瓊燕認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滲透各行業,AI技能培訓與服務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今年以來,政府主導的社區培訓、補貼項目等均要求持「人工智能訓練師」等官方認證證書。「AI學習入門門檻低,進階成本高,技術迭代快,市場競爭激烈,要對AI保持學習熱情才能有機會收穫成功。」
張瓊燕表示,目前從夜校學習到的AI技能落地主要有兩條核心路徑,一是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提升效能,此類學員佔比較大。二是運用已掌握的AI技能,為企業提供AI落地服務,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此類副業變現可行性較強,但若要成為專職AI培訓講師,則需要進一步考取「人工智能訓練師」等官方認證證書,目前市場案例較少。
張瓊燕認為,深圳獨特的「政策-企業-社區」閉環機制是AI夜校火爆的關鍵,通過在街道黨群中心設AI實訓基地,提供免費算力支持,推動公益培訓;阿里、騰訊開放文心一言、混元大模型接口,企業培訓從「收費萬元」到「公益普惠」;社區則推出「工具實操+場景共創」課程,共同助力AI夜校運行。
「工學一體」精準匹配 企業低成本育人才
「學員在AI夜校學習智能機器人課程後,已有6人成功入職我們公司。」章閣社區AI夜校課程提供方、領志科技總經理汪志偉的反饋,揭示了深圳「AI夜校」正通過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構建「培訓—就業」閉環。目前,該夜校正攜手富士康等轄區龍頭企業共建定制化培訓班,以「工學一體」模式實現AI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無縫銜接,讓公共就業服務深度賦能企業與人才。
據了解,自2024年龍華區創新開設「AI夜校」以來,針對產業特色分類定制的AI課程琳琅滿目。授課團隊既有華為雲AI開發者技術支持專家張峻等一線工程師,也有高等研究院博士後,課程內容直擊產業前沿。張峻表示,此舉可以幫助企業和個體適應行業的變革,避免因AI技術衝擊而落後。
中小企可享高端培訓資源
據章閣社區AI夜校常務副校長、深德高級技工學校培訓校長余堅輝介紹,章閣社區AI夜校創新推出「企業需求清單+學員技能台賬」雙向匹配機制:企業根據生產需求提出課程方向,夜校聯合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等機構開發針對性課程,學員經「理論+實訓+企業實操」三維培養後,可直接參與企業項目。「這種模式讓企業省去前期培訓成本,學員就業率也大幅提升。」
「AI夜校讓中小企業也能低成本享受高端培訓資源。」福城街道黨建和組織人事辦副主任馮穗婷介紹,街道已聯合5家企業設立「工學一體培訓點」,企業無需自建培訓中心,即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培養新型技能人才,有效緩解企業轉型升級「用工荒」的壓力。接下來,街道將按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等產業模塊細分專場,邀請細分領域專家,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
「未來,我們還會面向全職媽媽、企業行政管理、營銷策劃、人力資源、財務人員、青工、新就業群體等,開設AI辦公、AI訓練師、AI開發工程師、直播培訓等多類課程。」余堅輝介紹,AI夜校不僅為青年工作者與失業人員提供AI學習機會,還通過社區推薦相關崗位,構建起從學習到就業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