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7月5日,參加「第十九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的記者參訪恩施抗戰歷史陳列館,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軍民。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於1983年8月19日,是全國最年輕、湖北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據悉,恩施是革命老區,土地革命時期,董必武、賀龍、周逸群、關嚮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浴血奮戰,是巴興歸、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的烽火前沿。1933年5月,在新塘鄉上壩建立了恩施縣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恩施作為臨時省會和第六戰區司令部所在地,成為拱衛西南的門戶,葉挺、何功偉、劉惠馨等烈士在這裏譜寫了堅貞不屈的忠誠讚歌。

當日,來自兩岸及香港的20餘家新聞媒體和自媒體近40位代表參訪了恩施抗戰歷史陳列館。陳列館地處施州古城的最高處,依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恩施地委縣委辦公樓舊址」而建,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湖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恩施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基地。
講解人員介紹,1938年10月至1940年6月,武漢、宜昌相繼淪陷,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隨後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設在恩施,恩施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重要門戶、第六戰區的抗戰指揮中心,歷時七年之久。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鬥爭,恩施各民族人民傾盡所能、共赴國難,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恩施抗戰歷史陳列館正是基於這一歷史背景而建立,館內陳列着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曲折的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