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特約記者 劉正言)美國對貿易夥伴寬限執行「對等關稅」90天的期限將於7月9日屆滿,大部分國家寄望在限期屆滿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經濟學者認為美國與越南達成的協議,可以成為世界各國與美國的談判藍本,結果主要視乎其倚賴美國貿易的程度。

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所有未能在寬限期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必須從8月1日起支付美國單方設定的關稅稅率,稅率從10%至70%不等。亞洲經濟學者威廉斯認為,各國與美國談判時可以參照越南,把關稅稅率鎖定在美國要求越南支付的稅率20%或更低水平。他指出越南是極度倚賴美國貿易的國家,而且越南的談判能力相對較為薄弱。

要求越南支付40%轉運商品稅

花旗銀行的經濟分析員和策略師表示,美越達成貿易協議,可能最引起與越南相若的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關注,而且擔心談判若有差池,美國徵收的進口關稅稅率可能高於20%。他們強調特朗普非常注重單方徵收轉運商品稅,以他要求越南支付40%轉運商品稅,其他新興國家也需同意支付,最多只能爭取較低稅率。花旗銀行分析報告指出,亞洲新興經濟體若有很多外國企業在當地設廠生產,料將面對美國加徵轉運商品稅的風險最大。

東盟研究專家文卡特斯瓦蘭指出,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很早表明願意與美國談判,談判進程較為順利。相對於歐盟,文卡特斯瓦蘭表示,歐盟的經濟和談判力量遠超亞洲新興國家,但歐盟一直要求美國免關稅,美國勢難答應。他認為美國與歐盟較易首先達成原則性協議,如果雙方最終能把對等關稅定在10%已很理想。

加拿大較早前撤銷對美國徵收數碼服務稅(DST)後,美國立即重展貿易談判,但分析家指出加拿大總理卡尼與美國進行農業貿易談判極艱巨,尤其是特朗普早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已直斥加拿大對美國乳製品徵收的進口關稅稅率超過200%,實在是佔盡便宜。農業談判變成卡尼的燙手山芋,他必須解開這個死結,才可望雙方在預定7月21日前達成貿易協議。